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

| 泽慧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1)

在16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汤洪波发表感言时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听到这句话,汤海秋特别有感触,“‘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特别恋家,还一直求上进!”“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汤海秋笑着说,“我们家的大人都能吃苦,孩子也一样!”他记得,“洪波伢子”十二三岁时就在学习间隙里帮家里锄草、扮禾、喂牛了,暑假期间有时还白天“双抢”晚上守夜轮轴转。汤海秋认为,正因为儿子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劳动锻炼,为他后来能够承受住艰苦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汤海秋说,1995年儿子入伍后,有一次他偶然听说儿子在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问儿子,儿子只是淡淡地笑笑。“平时给我和他妈妈打电话,也总是问我们身体怎么样,从来不提他训练有多辛苦。”就是这个“洪波伢子”,内心却十分恋家。“入伍都二十多年了,现在一般每周要给我们打一两个电话,”在汤海秋眼中,儿子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样子,“每次一回家,就冲着我们嚷嚷要吃家里种的小菜!”

前些年,汤洪波想接爸妈到北京自己家里多住一会儿,可老人家闲不住,总记挂着家里的农活,待不了多久就回来了。这让做儿子的沮丧了老半天,因为工作性质他回老家一趟并不容易。不过,还是儿子有办法。去年疫情期间,汤洪波向在父母身边务农的弟弟特别交代,让弟弟在老家的院子里安装两个摄像头。现在,父母家人在院子里养鸡、洗菜,他都可以在闲暇时看得清清楚楚。两位老人还经常可以听到远在北京的儿子、孙子向他们喊话的声音,“感觉特别亲切”。

“儿子恋家,可工作、学习上从不含糊!”汤海秋记得,儿子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一般”,但特别上进,特别要强。“洪波伢子”喜欢读书,还在念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各种书籍。入伍后每次回家都不爱出去玩,常常带了书躲进房间里学习。高三毕业“招飞”时,他跟家里人说,因为体格原因以前飞行员招北方人比较多,湖南人招得并不多,但他想去“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就成功了!“喜讯传来的那一天,‘洪波伢子’高兴得不得了,蹦着跳着还放起了鞭炮!”说到这里,汤海秋找出一张儿子刚入伍后寄回来的生活照。照片里,一身军装的汤洪波笔直地站在松林旁,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尊“鲤鱼跃龙门”的雕像。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2)

参加这次飞行的航天员中,有一位新人,叫汤洪波,年仅46岁。

和聂海胜、刘伯明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上太空,但为了这次的飞行,他已经准备了十一年。

汤洪波出生在湘潭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

5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家务、下田扯草。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

高三那年,他选择了招飞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经过考试和身体测试后,汤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他儿时的一件趣事:汤洪波十岁的时候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如果长大能当飞行员该多好。

现在看来,他的梦想不但成真了,还超越了!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汤洪波的飞天梦实现!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3)

6月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全网“沸”了。

6月17日,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和另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开始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黝黑的皮肤是聂海胜一路携带的家乡印记。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当时,汤海秋承包了10多亩田,白天种水稻晚上烧砖,干活瞌睡了就吃个鸡蛋、喝几口补脑汁提神。

“双抢的时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满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两个眼珠子。”在父亲汤海秋眼中,儿子从不叫苦叫累,小时候干得最调皮的事,就是偷偷躲在田地里看小说。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烧柴火做饭,做完家务后才急急忙忙去上学。因为怕耽误上课,他就抄近路,骑得比其他孩子快。”汤海秋说。

高三那年,儿子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汤海秋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该出去闯闯了。不久后,村里传来好消息:飞栏村出了个飞行员!

“洪波伢子为国出力,是我们的骄傲!”,汤洪波成为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之一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子,许多村民聚集到汤洪波家。70岁的老母亲伍兰清忙着招呼邻里乡亲,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匾,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位航天员的人生经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都从小在农村长大,青年时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书,靠努力读书走出家乡;靠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力成为飞行员,最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2023感动中国汤洪波事迹心得 篇4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4)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发射升空。在官方发布的由聂海胜为组长的3人航天员小组中,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湘潭县人,他也将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6月16日,我们先后来到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湘潭市第十七中学等地,采访了汤洪波的父母、邻居、老师、同学,了解航天员汤洪波成长背后的故事。

邻居:汤家家风勤劳朴实

当天中午,当我们赶到汤洪波家时,他的父亲汤海秋正忙着招呼客人,我们先和来汤家帮忙的邻居赵三圆聊了起来。

“我是看着汤洪波长大的,我儿子和他是同学,也是最好的玩伴。小时候,他俩不仅同出同进,放学后还一起做作业、玩耍,夏天一起下塘游泳。现在,他俩关系还很好,汤洪波每次回家探亲,都会到我们家来串门……”说起这位航天员邻居,赵三圆很自豪。

话题很快转到汤家人的勤劳与上进。赵三圆告诉我们:“明明知道儿子乘坐的飞船明天就要发射升空了,汤海秋今天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一大早,他就与小儿子(汤勇洪)一起出去割草喂鱼。他们家承包了山塘养鱼,还流转承包了一大片水田种植水稻和油菜,按说家庭经济比较好,但他们一直勤劳做事,生活节俭……”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5)

“汤洪波他不是那种爱张扬的孩子,话不多。” 6月16日下午,在湖南科技大学,汤洪波的高中班主任陈艳阳向我们回忆了汤洪波多年前的学习生活情况。汤洪波高中就读于湘潭县三中(现湘潭市十七中)79班。这是一个特长班,女孩少,男孩多。和同龄人相比,汤洪波不是特别冒尖,但性格沉稳,为人纯朴。有两件事陈艳阳印象深刻,一件是汤洪波无论在哪里碰到老师,都会主动上前叫声“老师好”。另一件事则是不管遇到什么难事、急事,他都很淡定,从始至终不慌不忙。陈艳阳补充说,哪怕是当年通过招飞考试,汤洪波专程到她的住处来报喜,也是面带微笑慢慢诉说。

“他是个特别重感情的孩子。”陈艳阳反复跟我们提及,虽然已毕业20多年,但每到新年或教师节,汤洪波都会第一时间给他们送上问候和祝福。“别人可能是复制网上的内容,但洪波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写一段话发给我们,人很真诚。”陈艳阳说,前些年她和家人去北京旅游,她试着发了条信息给汤洪波。考虑到汤洪波有重任在身,工作繁忙,她原本不指望能见上面,谁知汤洪波不仅抽出时间和老师见面叙旧,还陪她到处参观,介绍学习生活情况。时光流逝,当年那个腼腆懂事的男孩,如今将担当重任,身为班主任,陈艳阳难掩幸福。她感慨,没有谁生来就能当飞行员,作为一名农村孩子,汤洪波能有今天的成绩,一定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也祝愿他未来的路越走越顺畅。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6)

从20__年入选航天员到现在的成功圆梦“飞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杨洪波历时11年多,这足以看出“飞天”考核之严格。

那么,在中国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飞天”,航天员需要完成哪些锻炼?

“航天”先“航空”

成为空军飞行员,是成为真正的航天员的第一步。

专职的航天员一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进行选拔,因为空军飞行员平时的工作状态最为接近航天器的状态,当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战机做某些动作的时候,其身体承受的载荷与航天器中的载荷相接近。

而且,空军飞行员本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就比较好,十分适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为预备航天员

正式“飞天”前,先要成为预备航天员。

我国预备航天员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172厘米;体重55-70公斤,年龄25-35岁;

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专以上水平,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

严格的综合训练

通过第一阶段选拔的预备航天员,只有通过第二阶段的选拔才能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真正航天员。

整个选拔过程宛如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淘汰,最终能够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只能是最优秀的十几个人。

航天员训练课程包括了理论知识、体质锻炼、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野外生存训练、人船地合练、人船箭地合练等内容。

体质训练方面,航天员接受的体质训练都是按照运动员标准来进行,包括了田径、球类、体操、肌力、游泳等内容,训练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强调航天员的耐力。

此外,为适应太空环境,他们需要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极限训练,

如:三维滚环训练、超重训练、幽闭空间训练等等,每一种训练都是挑战航天员的生理极限的。

心理训练也是航天员的必修课。在密闭无人的太空舱中,人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包括了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内容。

航天员到太空需要进行各种任务,面临形形色色的挑战,这不仅是对他们体能的挑战,还对他们的文化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论方面,航天员将接受高等数学、力学基础、电工学、电子学、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地理、气象、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船设计原理、航天医学等近60门文化基础和航天理论课程的学习。

据了解,每门课程的书本都是16开,几百页厚的。

同时,航天员必须熟记9大本、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上千条指令、数百项操作,达到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论覆盖面广,复杂的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无疑高度考验着航天员的观察力、空间力、记忆力、创造力、计算力、推理力和专注力。

可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还要一个强大的大脑。

神舟十七号汤洪波高考作文材料(精选篇7)

何为梦想?敢梦敢想是目标实现的奠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动力;因为有动力,所以有坚持;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汤洪波用11年的奋斗实现了“飞天梦”,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中,这既是挑战也是坚守。

他用11年的时间去赌,赌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默默坚守了好多年。

也许在他看来,这既是无法推脱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杨洪波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亩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从小就下田地干活。不仅如此,他还帮家里人做家务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乐、叛逆的时期,而他并没有,他早晨起早为了烧火做饭。父亲也经常告诉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这不只是父亲的言行教导,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领悟的源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这份“称不上”苦的事业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养,源自于他的韧性。

汤洪波高三毕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招飞考试”这条路。1995年成功入选飞行员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稚嫩,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年仅19岁的他开始了飞天之路,在这条“重重艰难困苦”的路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过。在八年艰苦训练之后,终于不负众望,圆自己所梦,成为飞行大队的领班人。成为飞行员是汤洪波的“小梦”,当“小梦”扎根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梦”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化需要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严苛的训练、艰辛的条件、无数个累到瘫倒的日日夜夜,这是汤洪波的选择。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没有一丝抱怨,他只知道坚持下去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终于,在20__年他入围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这就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坚持吃苦”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从20__到20__,11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体会的辛苦。野外训练,剥脱睡眠训练等等,更艰难的是在不确定未来之路会如何的同时,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是努力,而是必须。就怕因为一个行为得不到位就断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这条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他的热爱,因为是他的选择;因为这是社会的命脉;因为这是国家的希望。他时刻提醒自己,在他飞行过程中用过的头盔自始至终都陈列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是汤洪波的信念,

鼓励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选择中坚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辉。坚持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杨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25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