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作文大全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牛年新春将至,一片祥和满园。辞旧迎新,各地有各地的习俗,这些习俗也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乡恋和乡愁。在老家农村,也有些特别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中也能悟出不少为官从政之道。
“打扬尘”——常除思想“灰尘”。农历腊月二十四左右,老家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打扬尘”,把房顶房梁等处久积的灰尘打扫干净,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这天,大家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具搬出来擦干净,用一头扎着竹叶的竹竿把房间整理得亮亮堂堂。党员干部的干干净净,不仅体现在外在作风,更多应该体现在思想上的“不掺杂质”。为官从政,除了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更大的考验是理想信念在长时间的风险挑战中有没有动摇,共产党人的初心有没有落上“灰尘”。思想上的坚定决定了行动上的果敢,稍有一点“灰尘”,都会导致干事创业出现偏差。因此,党员干部也要坚持打扫思想上的“扬尘”,要经常叩问初心,检视问题,查找不足;要对照合格党员要求,给党性多来几次深入“体检”,在思想上对标看齐先进,涵养无私品格,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的纯洁,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赛宝”——常练进取之心。正月初一,老家的小孩子们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俗称“赛宝”。通过小孩,可以“赛”出一年好收成,“赛”出新年新气象。新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就如同正月初一的“赛宝”,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也要有一颗对事业的进取心,要争取每年都有新的进步,每年都能开创工作新的境界。有的党员干部,总是想着“吃老本”,工作年年做,年年一个样,只求“不出错”,哪管“不出彩”,久而久之也就没有创先争优的进取之心。新时代给了每名党员干部一张“考卷”,这张考卷不是照搬照抄经验、吃吃老本就可以答好的,面临着新的问题,只有不断拼搏进取、担当使命,以不舍昼夜的“赶考”之心才能答出人民群众满意之卷。党员干部要勇于在新的一年“赛”出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的“宝”,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打开新局面、闯出新天地。
“回娘家”——常思家风纯正。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初二“回娘家”的习俗,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1984年春晚朱明瑛老师的一首“回娘家”火遍大江南北,“背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更是不少回娘家的妇女的真实写照。“回娘家”既是中华儿女对孝道的传承,也是良好家风的体现。立于世,每一个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出生到死亡,“家庭”因素影响着每一个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坏,关乎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而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风建设无疑对于国家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好的“家风”犹如一道良药,可治百病。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回娘家”是对亲恩的思念,更是沐浴家风的过程。万水千山,永远隔不断对家的思念,对父母的报答,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新年的钟声就快响起,又有哪些习俗能唤起我们最美的记忆呢?
过年作文大全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过年作文大全篇3
如果要用一个词提起“年”的话题,那一定是“味道”。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过年今古未变的就是讲究“年的味道”。
听父辈说,他们年轻的时候,过年垂涎欲滴的味道就是白面馍馍和红烧肉的香味。
猪肉是他们那个年代最重要的荤菜。无论平时生活多艰辛,口袋里的钱再少,大人们在过年都是要多少买点猪肉见见荤的。瘦肉可以做肉丸子,包饺子,炒菜;肥肉则可以熬成猪油或炼成油渣当成小零食吃那叫一个香;若是能买些骨头更好,可以炖一大锅骨头汤再配点蔬菜放点馓子辣子那叫一个爽。肉皮当然不能浪费,炸得酥酥的夹馍馍吃或用来做皮冻吃,都是很好的。而有红烧肉和白面馍馍吃的年夜饭则是父辈们最难忘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儿时过年的餐桌上就已经很丰盛了。到了年三十,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桌上摆满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鸡、鱼、肉、蛋、火烧黄鳝,什么牛肉炖土豆、水果、萝卜、青菜样样有。年夜饭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大盘红烧鱼放在桌子中间,鱼头是一定要对着长辈的,浓浓的汤汁,飘香的鱼肉常常让我们小孩子情不自禁地伸手去夹。这时大人们划拳喝酒,小孩子们喝着饮料,围着桌子东吃一口菜西喝一口汤,开开心心地说着笑着闹腾着。天刚黑,鞭炮声便会响个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点左右,人们会用放鞭炮来祈祷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而这一夜注定是无眠的。
大年初一饺子永远是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的美味令儿时的我是百吃不厌。
记得那时奶奶包的饺子馅是水芹菜和猪肉馅的。猪肉的肥而不腻与水芹菜的鲜嫩多汁融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饺子皮必须要用死面的,擀面皮则讲究中间厚,边上薄。年少的我总是惊叹奶奶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速度,热气腾腾的饺子加上奶奶特制的山东辣酱,会让你整个人胃口大开。每当吃完饺子,奶奶总要让我们喝上一碗煮的饺子汤,说是面汤好消化,每每喝完汤,我们都会感到全身上下热乎乎的。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年夜饭上的大鱼大肉越来越少、绿色蔬菜和各色瓜果越来越多;高油高盐越来越少,低脂低糖越来越多;喝酒大醉的越来越少,品茶聊天的越来越多;人们过去只为“食香”,只为“钱愁”;如今只为质量、只为健康。
记不清哪位作家说过:“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也就是说社会在进步,“年味”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慢慢感觉到好像年味变了,其实,变的不过是方式,不变的是过年的内涵:记忆中我们的拜年是作揖磕头说祝福,现在则是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发祝福;记忆中的压岁钱是必须向长辈磕头才能获得,而现在儿子和外甥在手机上争抢红包不亦快哉;记忆中的年夜饭是长辈们老早就一样一样地准备好,而现在到饭店提前定制就可以事半功倍,还能省去洗碗刷盘子的时间,解放双手的辛劳;记忆中的过年是走亲访友闲唠嗑,而现在则是说走就走全家游……
三代人之差,也就是四五十年,其变化最大的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我说“味道”有变,不仅仅是感叹生活好了。我采拾这些零星记忆,是想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好,但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也在不断地调高,我们在欣慰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为他们追求“年味”的更健康、更浓厚、更有文化品位而点赞。
过年作文大全篇4
小时候,春节团圆,在我眼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直到去外省求学、工作,才对春节团圆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20_年,我在江西上大学,第一次经历了春运。在挤满旅客的绿皮火车厢里,我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有的旅客用蛇皮袋装着行李,几乎快把蛇皮袋撑破;没买到相邻座位的小情侣四处央求他人换座;四五个结伴回家的好友拿出酒、花生,在小桌板上摆起了“宴席”。
一位抱小孩的大姐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同志,能不能让我坐在你边上休息一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抱不动了。”我立马把座位让给了大姐。在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她留在老家,这次要在上海转车,去北方的婆家过年。“回一趟家这么累,为啥还要回去?”我不禁问。“春节咋能不回家呢?回家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甜的。”大姐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啊,春节回家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路程即使艰辛坎坷,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心。
20_年,我到贵州遵义参加扶贫工作。春节前夕,扶贫工作队集中休假返沪,我购买了回上海的机票,只需2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到相距1600多公里远的上海。刚到机场,我就被一位中年男人叫住了,他身后还跟着老人和七八岁的小男孩。“你好,同志,你是要回上海吗?我母亲和侄儿要去上海,可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进安检以后怎么走,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带他们进去?”我同意了他的请求。
候机的时候,老太太告诉我,自己和孙子是去上海过年。我很诧异:“别人都是年轻人回老家过年,你们怎么反过来呢?”“我儿子在上海工作十多年了,这几年自己做了一点小生意,春节的时候订单多,忙得走不开,索性我带着孙子去上海过年。”老人笑着回答。
老人还告诉我,多亏交通发达,以前去上海要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放假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儿子都不回家过年,现在有了飞机,春节团圆就更方便了。是啊,国家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升级到了高铁、飞机,也改变了人们过春节的形式。
20_年的春节,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仅没有回家过年,还放弃了春节假期,坚守在生产防疫物资的一线岗位上。在拜年的电话里,他对我说:“等抗疫胜利了,还是得回家看看,不回家过年,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是啊,不回家过年,缺的是团圆。
中国人的春节,是跨越艰难险阻后的团圆,是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是守护万家灯火背后的奉献,一样的相思,不一样的春节。
过年作文大全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春节的临近,我又忆起了父亲的春节。
那年,父亲退休后,按儿女们的意思,应当在家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可是父亲那倔脾气,是任何人都说不通的。说是坐下会生病,于是,又到了原单位,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猪司令”。
喂一百多头猪娃子,从早上起来就煮食、扫圈,抽空还地去饲料公司买饲料,逢猪有病还地请医生打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过节日也从不脱闲。这个单位有个规矩,临年靠节时,总要杀几头猪给人们分点猪肉,改善改善生活。他这个“猪司令”当然也不例外。
我二十五岁那年腊月结婚了,全家都很高兴,刚刚办完喜事,又即将迎来春节,真可谓双喜临门。过节嘛,当然要比平时吃得好一点。往年总要买上十斤八斤猪肉的,今年更不例外:只能多,不能少。正当我和妻子拉食谱准备商议购买年货时,父亲说话啦:“猪肉不要买了,今年过节单位还要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我和妻子分头准备。买回了刷对联用的红纸、糊窗户纸,烟、酒、糖、鸡、鱼、蛋,又买了一小拖拉机垒旺火用的大黑炭。里里外外,吃喝杂用,为这第一个“双喜年”准备得紧锣密鼓。眼看着日历翻到了腊月二十六日,只待父亲分回猪肉,就可以准备年饭了。
腊月二十七,父亲从单位分回了他的“年货:白条条的约有三十斤猪肉。天那,全家人都傻眼了,那是什么猪肉!辛辛苦苦当了一年的“猪司令”,分回的竟是市场上削价都卖不出去的猪肚皮肉!
我和妻子都没有说话,唯有母亲,火气陡生,用手狠狠指着父亲机关枪似的劈头盖脸呵斥开来:“唉,唉,你这是分的啥猪肉?起早摸黑,‘唠唠唠’喂了一年,就喂下个这结果!今年过年,孩子们要买,你不让,说是单位分。猪肚皮肉,能吃吗?嗯?”母亲越骂火气越大,眼眶里饱含着泪水。
父亲像做错事遭大人责骂的小孩一样难堪。嘴唇嗫嚅,似乎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什么……
妻子和我赶紧打圆场。这难得的一次“双喜年”,绝不能因为这区区几十斤猪肉而破坏这祥和喜庆的气氛。
父亲对母亲的指责一点也不生气。腊月二十八早上,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后,就在厨房忙碌开了。为了这“双喜年”的年饭,父亲倾尽了他的烹饪手艺,“粗粮细做”,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红肉全部剔除出来,像珍宝一样盛在碗里,准备大年初一包饺子,猪皮熬了猪墩块,猪膘子炸成烧肉……经过父亲的这样一番巧安排,三十多斤猪肚皮肉也就找到了应有的用场。
大年初一早,父亲喝了几杯酒,话也就少见地多起来:“孩子呵,为人处世,要多想想别人,不要老是盯着自己鼻子底下的那点事儿。谁不想吃好肉?可一头猪身上能有几斤好肉?!咱退休了喂猪,又享受退休工资,又挣得喂猪钱。一人挣两份钱,能分肉就很不错了,说明单位惦记着咱呢,还要计较什么好肉、次肉呢……
父亲的眼圈红了,几滴泪珠“吧嗒”落在酒杯里。他猛地和我一碰杯,端起酒一饮而尽,尔后,转身去了厨房,下饺子去了。我突然觉得,在进厨房的那一瞬间,已经满头白发的父亲,此时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可爱可敬,父亲是个“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的人,自然没有读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脍炙人口的名句,但他却默默实践着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思想。这伟大的情愫,来自父亲那崇高的天性,是汩汩清泉出自深山幽谷的自然鸣泻。
从此,我把它称为“父亲的春节”。多少年来,它一直净化着我的灵魂,浇灌着我的生命,在我心头树起了一盏不灭的春灯。
过年作文大全篇6
随着爆竹劈哩吧啦的欢喜声。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快光的时光——新年,我们用笑声迎来了新年,在这一天中,我们迎来了新的阳光,新的空气,新的草根,大地中的万物生灵都是新的,就连公路也是新的,自然新公路上就有新的弹脚石,那生活中不也就有新的弹脚石吗?
那既然有新的弹脚石,我们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我们新的脚步去跨越这些新的弹脚石,OK?
新的一年的到来,也预示着我们将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过去的错误我们可以一概不究,随着欢庆的爆竹声,把以前的一切污秽统统除去。迎来的是今天更加见采的自我,我们也要在新的一年里创下辉煌。
新的一年,伴着清脆的爆竹声,我们将所有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迎来新的一年进而生机勃勃的自己。也许过年可以让我们改过自新,给自己一次机会,也许这就是对新年渴望的要求吧!
虽然过年可以让我们淡去一切不快乐,但也会迎来一些烦恼和随着年龄增长的忧愁。
俗 话说得好:“爆竹声中一岁除。”也伴着爆竹声的响起,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又懂事了,慢慢能够理解一些人生哲理,没有儿时那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迎来的总是少年的忧愁。
儿时,我们总是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故事,也是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主”生活,而随着过年,我们不知不觉在长大,我们总要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些问题也不能像儿时一样向父母哭诉,现在必须要自己挺身向前了断,长大了,遇到的事情了。当我们苦恼时,想流泪时,但想起自己已经是半个大人啦!不能那样整天像孩子一样流泪。
一年一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一长大,我们就要有的事情等着我们来做,也有各市地我重任等着我们来做,也有许多重任等着我们去扛,儿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无时无刻不享受着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现在,我们是祖国的栋梁,要顶着桥面,任凭风吹雨打,是啊!长大了,就要去承担一些责任,知道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用功绩来弥补,还要为社会奉献自己应尽的义务。
是啊!我们期盼过年,期盼的是那份崭新,期盼的是那份生机勃勃,期盼的是那种改过自新,同时我们又恐惧过年,恐惧的是自己会慢慢长在,慢慢走向衰老,走向人生的尽头,恐惧的是那些重大的责任和风吹雨打,恐惧的是我们将拥有的不是无忧无虑,而是千愁百虑呀!
过年作文大全篇7
自我有记忆以来,每到除夕夜当日,分散在上海各处的一大家人便会齐聚在祖辈家中,见面第一件事,便是互致新年问候,而小辈们则会拉着祖辈的手唠唠家常,诉说许久未见的思念。白天,大人们或凑齐4个人“搓”几场麻将、或一起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或坐在一起吃瓜子闲聊,到了晚上,一大家子围坐在圆桌旁,桌面上铺着白色的桌布,桌布上摆了一圈冷菜、饮料以及数量众多的餐具,年夜饭就这样开始了,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新一年的到来,随后,家里总会有一人临时离席,为了保证众多菜肴的新鲜和温度,这位“掌勺人”无法与我们一起享用美味,她需要不时来往于厨房与饭桌之间,将新鲜出炉的热炒端上桌……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能让家中所有人都吃到热气腾腾的菜肴,年夜饭的地点变成了饭店。虽然地点变了,可是家人间温馨热闹的氛围依旧,省去了年夜饭的准备以及后续的收拾环节,家中的“掌勺人”轻松不少。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打乱了我们的春节计划,为了祖辈的身体健康,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不聚集,家里的团圆饭第一次取消了,虽然没有了形式上的举杯庆祝,但在“微信群”这个“好帮手”的助力下,我们全家人在线上“团圆”了,在“微信群”里,大家纷纷“晒出”准备好的美味佳肴,还使用了各种生动的表情包作为回应,很是有趣,线上“团圆饭”非但没有使家人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反而变得更加紧密了。只是,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是面对面的那种激动,也许是牵着手时的温暖。
今年,疫情还未完全消退,防疫举措依然在实施,这一次,我们重回了最初的“年夜饭”模式,在祖辈家吃团圆饭,但又有所不同,我们选择用年夜饭外卖套餐的形式,取代在家烹饪,这样既能保证老人们的健康,又不至于让“掌勺人”游离于餐桌之外,全家一起享受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感受着阔别两年的“年味”。
从自己烹饪到饭店就餐,从线上“云团圆”到年夜饭套餐,科技的进步、服务的优化,使任何外部环境变化都不会成为家人团圆的障碍。而正是有赖于国家出台的有效的防疫对策,较快地控制住各地散发的疫情,才使得今年的线下团圆饭得以实现。“有国才有家”,正是在祖国的庇护下,我们才有现在的安宁与团圆。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夕阳带着柔和的光线照耀在脸颊,远处枝头上的乌鸫欢悦地飞向了远方。此时,楼下传来了几声新年问候,只见大人牵着孩子的手走向了早已在家门口等候着的祖辈们,啊,这就是熟悉的“年味”。
过年作文大全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天是马年的最后一天了,也就是除夕。
今天晚上奶奶说一定要吃饺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我本来就爱吃饺子,一听这话,顿时口水流了“三千尺”,恨不得立即就吃到嘴里。好不容易盼望饺子要下锅了,不曾想,奶奶又说了一句话,一下让我从兴奋落到了无奈。那句话是:“吃饺子前必须要先放鞭炮。”我想:我都快饿死了,还要到楼下放炮?这习俗可真怪。和爸爸一起拿了2万响的大地红,到楼下,摆在地上长长的一排足足有2米。我催着爸爸用烟点燃了炮念儿,霹雳吧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我赶紧躲在爸爸的身后把耳朵捂得紧紧得,不一会儿炮声停了,我飞一样的跑的楼上,大口大口得吃起了饺子。饺子真香啊,是大肉韭菜馅的,妈妈说三十吃韭菜馅饺子是取义“久财”的意思,图个吉利!我想我足足吃了一大盘,来年一定发财,哈哈!
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了,我们全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春晚,好温馨啊!今年的春晚和往年有些不同,那就是摇红包!主持人一出来就开始了第一次摇红包,妈妈是全家反映最快的一个,我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就见妈妈拿着手机高兴的喊道:“摇到了、摇到了,10元呢,太棒了!”妈妈真是好运气,第一次就摇到了10块。爸爸一听也立即掏出手机摇起来,可惜第一轮已经结束,于是大家一起一边继续观看节目,一边等着第二轮摇红包。大概半小时后第二轮开始啦!只见爸爸、妈妈一起奋力摇起了手机,爷爷奶奶也没心看春晚了,大家都为爸爸妈妈加油,好一会儿,妈妈宣布抢到红包8元,爸爸抢到3元!哈哈!真有趣,接下来我们都沉寂在抢红包的游戏里,连春晚精彩的节目都记不得演过什么啦,而且后面的红包越来越难抢,好像爸爸妈妈后面一个都没再抢到。
突然钟声响了,12点啦,羊年到了!楼下又一次响起了阵阵鞭炮声,辞旧迎新的时刻,伴着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着这美好的新年记忆我渐渐得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