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过年的作文

| 新华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1

以“放管服”思维回答人员流动“大考”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每逢此时人员流动就会进入高峰期。而随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日益增多,人员流动势必给国内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当前,国内各地均在不同程度上出台了必要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返乡人员就地过年,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流动,遏制病毒传播途径。面对严峻形势,我们不妨多些“放管服”思维,以超前举措共同回答人员流动这场“大考”。

要有“放”的思维,源头管控要加强。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前期,各地区、各部门在人员管控和人员就地过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人员管控取得很好的成效。但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国内人员流动数量仍然很大。而一味地“堵”很可能适得其反。为此,在人员管控上我们必须要有“放”的态度。一般性地区要做好返乡人员的有序引导,动态更新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名册,引导返乡人员尽量规避中高风险地区返乡、尽量不在中高风险地区中途停留,返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国内中高风险作为此类关键,要严守防控阵地,切实防止疫情外溢和人员“非必要”向外流动。如确有返乡必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提前向返乡地报备行程和健康状况,服从返乡地防控措施安排,不虚报、不瞒报、不迟报。

增强“管”的能力,中间环节要跟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回来后,返乡地政府要做好人员返乡后的有效接管,绝不能出现管理“真空”。在人员管控上,一要科学制定防控措施,优化物资力量配套,增强对返乡人员管控的能力和容纳力;二要精准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底数,做到返乡数量心中有数,以防大规模人员返乡导致管理力量缺位;三要加强人员力量建设,配齐配强全方位摸排力量,实现对返乡人员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返乡后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管理;四要做好预返乡人员的政策宣传,避免人员返乡后对防疫措施产生抵触情绪,取得返乡人员理解。我们的“管”必须是“温柔”的,而不是“粗暴”的,只有如此方能取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优化“服”的措施,后续服务要贴心。在服务人民上面我们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疫情防控更是如此。就地过年人员响应国家号召,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属地政府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管理和服务,鼓励以补贴、发放“代金卷”的方式降低他们食宿生活成本,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三倍”工资的形式让他们“留得好”“愿意留”。同时,返乡地政府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尤其是集中隔离过程中,要为隔离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保障,确保住得舒心、住得放心。当前寒潮来袭,要多多关注隔离点的隔离人员是否住得暖和、是否住得舒适,及时回应群众在生活上的关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群众在“寒冬腊月”里的“贴心人”“暖心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之情、思亲之意连绵久远未曾断绝。寒冬过去,春不久远。让我们暂以圆月以寄相思,待到今春花开烂漫时,共叙友情、亲情、相思之情。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2

【坎坷探亲路 只为短暂聚首】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分量,而对于一名守卫边疆的军人来讲更是如此。

1993年是我入伍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过年回家探亲。为了给亲朋好友带些驻地的土特产,我提前一个月忙着采购物资,当时部队管理严格,除了周末请假外出采购外,很多时候还需请其他战友帮忙采购。这样断断续续采购了多次,土特产终于装满了两个野战背囊。

火车票也是一票难求,需提前一个月订购。出发当天,由于担心现金被偷,我就把钱放于袜子里和内衣口袋等数个隐秘之处,路上怕行李丢失,我少吃饭、少喝水。无论是中途购票转车,还是上洗手间,行李一直都在我的视线里。

经过二十六个小时的奔波,我终于到达了我的家乡——河南许昌。回家后,亲朋好友收到我带回的土特产,别提有多高兴,很多土特产还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在家的日子总是幸福和短暂的,假期很快要结束了,我又开始忙着采购家乡土特产,准备归队赠送给战友们。

每次回家和归队,内心总是矛盾重重。一是不知道这次离家后,多久才能再回来;二是因为每次探亲路途遥远,让我饱尝奔波劳累之苦。类似的探亲之旅一直持续到2000年,才慢慢得以改善。

回想二十年前,春节想要寄些特产给父母,需要提前一个月或者二十多天开始采购物资,当时快递也不像现在这样便捷,邮寄到家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后来当地邮局拓展了代购代邮业务,有时索性不再去超市选购物品,直接让邮局代购代寄。

再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道路交通建设的大力完善,从成都到河南许昌老家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仅需八个小时,没有以前那种在火车上紧盯行李不敢睡觉的情景了。各地的物资也丰富起来了,快递也四通八达了,父母索性不让我再邮寄东西回家。现在回家探亲的路越来越畅通,速度也越来越快,昔日偏远的乡村早已焕然一新,乡亲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回想往事,当初那么坎坷的回家之旅,图的是什么呢?我想,图的是与家人团聚,吃一碗妈妈煮的饺子,和爸爸下一盘棋。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3

你们心目中过年是怎么样?是得红包么?是玩游戏么?是放鞭炮么……不是,都不是,我们家过年最让我盼望了,因为过年可以做与平时不同事:

镜头一:杀鸡

过年了,餐桌上当然少不了鲜美鸡肉了。看奶奶杀鸡,只见奶奶把烧好热水放入事先准备好脸盆里,然后让爷爷把鸡脚与翅膀抓住,奶奶拿着明晃晃菜刀,先把鸡脖子上毛毛拔掉,然后用刀割断鸡脖子上血管,血就从鸡脖子里流出来,这时候鸡进行最后垂死挣扎,没过一会儿鸡就不动了,奶奶把鸡放到事先准备好脸盆里。

镜头二:烧火

同学们家应该都看到过父母烧菜做饭吧,但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别样厨房,看,这个厨房烧菜做饭用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煤气而是自己做大灶,上面放着一口很大很大锅,下面是用柴火作为燃料,听奶奶说这叫大灶,以前城市农村做饭都用它,现城市生活条件好了已经不用了,农村还保留着,不过也只是偶尔用一下,我要求下,今年年夜饭就是这口大灶里烧出来,我与弟弟自告奋勇承担起烧柴火活,先用松毛把小柴引着,然后根据烧菜火候添加或是减少柴数量。这可是烧菜关键,柴太多菜就容易烧焦,反之就不容易熟。用大灶烧饭可真是一门学问啊,奶奶手把手指点下,我与弟弟勉勉强强才把这任务完成了。

镜头三:吃年夜饭

忙碌了一个下午,终于大家努力下做了满满一桌丰盛菜肴:瞧刚刚还是活蹦乱跳鸡啊,鱼啊,现已经被奶奶搬到了餐桌上了,除了鸡啊,鱼啊,还有奶奶自己种各种好吃蔬菜,我与弟弟最喜欢吃奶奶烧五香牛肉啦,开饭了,随着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家女将们把事先准备好菜一盘一盘端到桌上,大家一起围坐餐桌旁,一边吃一边聊,爸爸妈妈们向爷爷奶奶汇报一年工作情况,我与弟弟汇报我们一学期学习情况,这次考试弟弟比我考得好,我暗暗下决心下学期要超过弟弟。然后就是长辈们给我与弟弟发红包,我与弟弟打算把红包一部分拿去让爸爸去投资,一部分留着买学习用品啊。一年一度年夜饭一声声祝福中结束了。

同学们看了我家过新年一定很动心吧!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4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从出生到现在,我已经过了十一次春节。记忆中的春节就是不用干活、吃好的、穿新衣、逛庙会、看春晚、得到压岁钱和出去旅游,等等。我九岁过春节时,在我们小区门口有庙会。我刚一进去人群就快被挤趴下了,那真是人挨人,人挤人,挥汗如雨,挥袖成荫,挥手成风啊。但我买到了很多糖,吃到嘴里甜丝丝的。年,是甜味的。

前年春节,我敢自己放很响的炮了,这样,我放炮的花样就全了。一到晚上,我就叫上朋友们去外边放炮。

我们先拿出“蹿天猴”,这种炮只要一点着,就会“唰”一下飞到天上,然后一个闪光,“啪”一声炸开,分出好多飘落的星星。我们找来一个啤酒瓶,把一根“蹿天猴”放进去,小心翼翼地将打火机点着,然后就捂着耳朵,只听“嗖”“啪”,我们仰头看着,心里也乐开了花。随后我又拿出“足球雷”,这种炮的威力十分强大,简直就像一个小原子弹,“嗵”一声炸开后,可以炸碎很多东西,我和爸爸就曾经找来一个陶瓷碗,被它轻松就炸碎了。我想换一种新的玩法。就去找来一个塑料盒,放在水面上,点着“足球雷”,急忙扔进盒子里,还没有来得及捂耳朵,身后就“嗵”的一声,水花四溅,弄了我一身。最后,我又把“烟幕弹”亮了出来,它不会响,只会冒烟,还会把靠近的物体染上色。我点着一个,放到矿泉水瓶里,不一会就听见“嘶”,一缕红色的烟雾就冒了出来,瓶子立即变成了红色。

在烟幕中穿来穿去,闻着那特别的气味,心里特别高兴。那或许就是年味儿吧,年是带有响声的。

过年不但能放炮,“小钢炮”、“蝴蝶”、“万子编”、“礼花弹”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虽然也还有空气污染,还能玩雪,这可是纯自然无污染的快乐。

去年的春节,郑州就下雪了,下的大还不说,这一下就是好几天。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也乐坏了包括我在内的小孩子们。有一天,我的两个侄女来了,我的邻居李垣辰的妈妈要上班,我们四个可以一起玩雪了。我们带着滑雪的工具:两个大塑料板、一个塑料袋、一个木板和两条绳子。我们上到假山上,一起坐到“滑雪板”上,“嗖”地滑了下来,那感受简直刺激透了,一个字形容就是“爽”。跑上去,滑下来,一会儿就馒头大汗,个个头上热气腾腾。有一次没有控制好,我们一起滑到了树丛里,弄得脖子里都是雪。

结束后,我还总结了一个规律:塑料袋滑得最快、最刺激,因为摩擦力小。其次就是滑板,最慢的就是木板,因为上面粗糙,摩擦力大。

红红的春联,白色的雪。年,是有颜色的。

我的记忆中,年是甜的、带着喜庆的声音和颜色。年就是快乐的日子。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5

数起春节最开心的事,我们男孩子无疑是放鞭炮了。放鞭炮是孩子们的乐趣,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孩提时代的事情。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提前让妈妈把新衣服准备好,放在床头,准备早上起来穿。一年难得做一次新衣服,穿新衣也是很能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更让人兴奋的事是准备早早地起来拾鞭炮。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孩子的鞭炮都是大人买的,摔炮、拉炮、捏炮、礼花等什么都有,不操心没炮放。那时候一家一户的都是买个一千二千响,算是应应景,那顾得上孩子们啊!但再穷也抹杀不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孩子们总能找到他们的娱乐所在。

头天晚上把鞭炮放在火炕上焙一焙,以免鞭炮受潮、拉不响。过去的人讲究多,这鞭子不响,说不一定来年会走背运!如果大人不讲究的话,在放的时候可以偷偷地截下来一小段,拆开来,留着以后慢慢放。但那个时候大人很少让孩子们这样做。

无奈只有三五个同伴,提前商量好,早上起来先把自家的鞭炮拉了,然后再相互结伴一块儿去拾别人家放完没响的鞭炮。那场景,像一幅图,现在还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东边邻居鞭炮响了,赶快跑到东边,穿着新衣服,摸着黑,西边谁家鞭炮响了,赶紧的,跑向西边,大半个村子,几乎让我们跑遍了,三五成群,也不知道害怕,记得那时候没有月亮,天很黑很黑,村子里没有路灯,跑到各家各户院子里才会看到有电灯明着。好冷好冷的天,跑得全身出汗,透过灯光可以看到每个人头上都在冒着白烟儿。天亮了,每个人的衣服兜子里,都装得鼓鼓的,满满的.,一边相互炫耀着收获,一边在嘴里诅咒着某家大人的抠门,竟把鞭炮放在大荆条篓里拉,这损招真想得出,害得我们没炮拾。

接下来就更好玩了,有焾儿的放一块儿,没焾儿的放一块儿。有焾儿的就放,在树洞里放,在墙缝里放,凡是大人想不到、感觉不可思议的地方,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雪地里,瓶子里,窗台上,牛背上,甚至是牛粪上,都放过炮。如果跑不及,就会溅一身的牛粪,到家注定要挨骂,所以更有刺激性。没有焾儿的,就从中间掰开、一分为二,点着呲花,或把炮围成一圈儿,或围成各种造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点着我,我点着你,看谁点着的炮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手上脸上都是黑黑的,大人准会嗔怪道:又玩成花狗脸儿了?

新衣服没穿几天,袖子上,衣角边,裤腿上,都会烧一个一个的小窟窿,当然又少不得再挨一次骂,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一年只有一次,最热闹的也就是那个晚上,我盼望着那个晚上的到来,迎接着那个迷人的夜晚。

那个晚上的到来,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与乐趣。为了今年的“年夜大餐”,母亲与奶奶在除夕的前两天就开始“动工”了。因为母亲眼中的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每到这时候,我便会言语谨慎,生怕不经意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或是不吉利的话,招来母亲的责骂。对我家而言,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已经不只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参与的仪式。所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饭的习惯。

我家的年夜饭讲究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母亲是总设计师,负责人员调度。为了年夜饭母亲会把消毒柜里的淡蓝色的精美餐具拿出来用。父亲帮母亲打小工,负责买配菜,买调料,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奶奶是总设计师的得力助手;爷爷则是烹饪几个他的拿手菜;我嘛,就负责“偷吃”,在有菜做好了后,我总以尝尝菜的咸淡,来偷吃做好的菜,诶,谁叫我属老鼠呢?

母亲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每年年夜饭母亲都会亮出她新学得几个好菜让我们品评,但有几个菜是母亲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蒸蛋卷”、“清炖鸡”、“炸肉丸”、“红烧鱼”。母亲认为有了这些菜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在母亲的指挥与操持下,晚上七点整,我们的午夜大餐正式开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开饭喽!我狼吞虎咽的把这美味佳肴往嘴里塞。老妈把果汁与红酒拿出来,倒在高脚杯里。这是我们每年必备的一个节目—新年祝愿(每年的年夜饭前我们都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祝愿送给家人)。今年还是我第一个上场,我端起酒杯祝愿老爸与老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工作顺利;祝愿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爸老妈爷爷奶奶也把他们的祝愿送给了我,老爸老妈祝我身体健康,天天好心情;爷爷奶奶祝我学习进步。然后我们端起酒杯,“干杯”!我们的家真是一个温馨与睦的家庭,我爱我家。

我家不仅年夜大餐丰盛,家庭也那么幸福,我既为有一个会做美食的的老妈感到骄傲,也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感到骄傲。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7

只要一到农历的腊月,空气中骤然多了些年的味道。过年的气氛,也一日浓似一日,老少男女,都在谈论着过大年的种种趣事;个性是那些常年漂在外养家过活的人们,都在计划着回家过年的事。谋生是大事,淘金追梦也是大事,回家过年,更是大事。

这些如鸟儿一般,离开了乡土在异地他乡生活劳碌的男女,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这样的迁徙,义无反顾,跟燕雀南飞几乎毫无差别;再累再苦,旅途再长,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有雨有风,乡关再远,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热烈。

回家过年,是长久的等待,是抑压在心里的渴望,更是一年漂泊后的心灵慰藉。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远,挣扎的太累,压抑得太苦,回家过年,正好能够掸去两肩的重压,在浓浓的家居气息里,安然睡一个好觉,能够敞开情怀,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实的生活,把日子的浓酽拿捏得恰到好处,把心中的情、心中的爱挥洒得酣畅淋漓;回家过年,就是跟家人团聚,就是天各一方的亲戚朋友,又能集中在一齐,姐妹兄弟,又能够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欣慰,夫妻和悦,儿女开心,合家欢畅!

传统的中国年,赋予人们很多难以言表的光阴韵味。聚居在一齐时,有时候真的少了些天各一方的刻骨和企盼,甚至是按捺不住。过年成了向心力,活跃于每个人的心头,随着时刻的流淌,又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是故,在每一次过年的团聚中,人们都把亲情,友情,感情,夫妻情,儿女情,演绎得回肠荡气、汹涌跌宕,正因聚的背后就是再一次的分别,再一次的离开,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盼。过年,无形当中成了一种纽带,成了一种媒介,或者说,一种不远千里万里奔向一处的契机和动力。正是正因有一次一次的分开,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相聚时的满心欢喜,也正因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团聚,更让人们对生活、对光阴,有着太多的铭心刻骨和念念不忘。株组词

每年的春运都会正因人满为患、被不一样的声音质疑和诟病,即便如此,每年的春运中,都会有那么多的人不顾拥挤,不顾一票难求,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踏上返乡的路。质疑和诟病的声音,只关注了人流滚滚对客运所造成的莫大压力,却忽视或者说起码不够关心,过年对许许多多谋生在外的人们对乡情的眷恋,对故土的魂牵梦萦,对家园的念念不忘,对亲情的依靠和向往。如今的城市,离不开这些群体,但是这些群体未必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来。在他们的心里,城市依然是别人的城市,他们骨子里的乡音乡情,民情风俗,还完整保留着乡土的印记,回家过年,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似乎也只有回到了那一方天地,才能真正的自在,才能真正的坦然;财富,不必须就是首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更在乎的,是身心的放松,是俚语村言里的稔熟和随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句俗语,更是游历在外的人们心里边的某种自我安慰。许许多多的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观念,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回家过年,也是对自身根本的一种认同和重温。做人,断断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回家过年,从某种好处上,也是这种根本认识的形象表述。

现如今,也有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留在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不能回家过年,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回家的愿望,少了这样的念头,确是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他们的心里,怎样能少却过年回家的想法,他们何尝不想同绝大多数人一样,带着满身年的气息,走上那一条萦绕于怀的回乡路,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一年,回家过年的念想都会让人心潮难平,迫于现实,取取舍舍罢了。齐的组词

回家过年,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情结,家和亲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会在每一年,衍生出新的风味,新的意境。

怎么写过年的作文篇8

过年是一件让人非常期待而又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每到过年,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打扫屋子,辞旧迎新;贴对联,挂灯笼,喜气洋洋。工作再忙,也要回家看看。笑声一片,好不热闹。

除夕夜晚,当然少不了吃年夜饭。这年夜饭,既可以在家里吃,又可以在餐馆吃,喜庆最重要。中国人的年夜饭,定然少不了鱼,因为象征“年年有余(鱼)”。在这一顿饭,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过我最爱那盘白胖胖的饺子,怎么吃也吃不够。大人们吃年夜饭,定然吃上很久;而我们小孩子,当然赶快吃,快去玩啊!

吃过年夜饭,定然要看春晚。精彩的节目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特别是小品、相声,常常引得一家人大笑。不过我最热衷于抢红包,时而欢呼,时而悲伤,让过年多了一抹色彩。

我认为过年最缺少不了的就是要红包。大人们一早就把压岁钱塞进了红包,但我还是满怀期待。只要把红包握在手里,就感觉像成了百万富翁。我曾看到过一个视频,晚辈们跪在长辈面前,说些吉利的话,便毫不掩饰地向长辈索取红包。得手后,像风一样溜走了,便炫耀自己的红包。

在我家,春节早上要吃素。吃过了大鱼大肉,吃些青菜豆腐也觉得不赖。饭后,我们便去长辈家拜年。大家说的都是吉祥话,喜气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又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新年……

25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