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2023作文
冬至2023作文篇1
繁华隐去了我们心中对家的思念,但对家人的暖爱却永不磨灭。
这周借着冬至我回到了外婆家。一进门,我就看见了外婆,多日不见,她的白发更多了,背似乎也更驼了。我用生硬的本地话叫了句“外婆”,她看见了我,顿时笑开了花,一个劲地嚷嚷着:“哎呀!好,回来就好,就好。” 外婆转过头去,可我还是看见她眼眶红了。我进了屋,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还有外婆亲手包的薯面饺。
我拿起外婆递来的筷子,夹了一个薯面饺,啧啧叹道:“外婆的手艺就是好,真好吃。”可外婆却摇摇头:“好吃就多吃点,只要你不嫌外婆脏,常回来看看外婆就好了。”看着外婆泪光闪闪的眼睛,我的头沉重地再也抬不起来。
是啊!长期的隔离,我都不曾记挂外婆。我真自私,我悔恨、愧疚。外婆,对不起!就让这冬至暖暖的温情化作满天相思的雨,滋润我干涸的心田,让我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吧。
外婆在一旁催着:“多吃点,以后就吃不到了。”我的心隐隐作痛,难道今天的味道只能用来回味了吗?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滴下来,可是,就在外婆转身的刹那,眼泪从我的眼角顺着碗沿飞泻而下,止也止不住……
冬至,冬天至爱的日子,把那份埋没心中的爱回报给所有爱你的人,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爱。没有付出的收获,没有感恩的奉献,没有理解的宽容,那不是真正的爱。
外婆,也许我们的相处是短暂的,但我会永远记住您那和蔼慈祥的眸,年轮蜿蜒的颊,热情的招呼与那双温暖的茧手。相信吧,我会常回家看您,因为,在这个冬天我感受到了您对我深沉的无法用言语叙述的爱。
谁说爱的奉献要轰轰烈烈,一片冬至温情,一次真诚的问候,一碗爱的薯面饺,一句“我会常回家看看”……这不都是爱的感恩吗?
常回家看看,看看外婆,看看所有爱你关心你的人吧。他们的幸福是我们用温情勾勒的。
冬至2023作文篇2
小时候,那么渴望,那么努力 地渴望着长大、快快长大,于是,一年里最喜欢 的就是属于你的这个节日―冬至节。
因为有你,外婆 总会拉着自家嘎吱嘎吱响的大风箱,给我们(我家和俩舅家)烧上一大镬的咸汤圆,圆圆得还略略显那么点黄绿色的红薯汤圆,在滚滚的高汤中滚动着,那么晶莹透亮,还有白菜、青菜的叶子,嫩嫩得点缀着汤水,那样的色香味俱全!我们这班淘气的小家伙们(表姐妹 、表兄弟 十来个呢),守着灶台,涎着口水,闻着从镬盖的缝隙里透出来的香气,舍不得走开,时不时还吭吭几声:“奶奶 (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总是慈祥地笑着,然后扔给我们一句老家的民间俗语:“丐儿吃饭不等熟。”哈哈哈哈……小家伙的我们总是傻气傻气地丢下一大串银铃般的笑声。等待 的心情是侯急侯急得,可也是美好 美好得。当外婆给摆好的长凳子上排
上一长龙似的一碗碗热气腾腾,透着香气的红薯汤圆时,所有的等待都化成了那一刻无比的幸福 满足 。外婆说:“烫着呢,别着急!,所以我们都应是耶稣基督的小羊儿们,也是她的小羊儿们),今儿个吃一碗汤圆长一岁,你们可别吃多了,要不然就长好几岁了。“奶奶(外婆),我要吃俩碗,我长两岁,我要吃三碗,我长三岁……”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我们都盼着长大,快快长大,长大了,就是大人了,就能像爸爸 妈妈 一样出门赚钱养家了,多少能给家里帮点小忙,增点生计。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里,稍大点的小孩一样也是家庭 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我们都抢着吃汤圆,多吃一碗,就能多长一岁,那是我们最亲爱、最敬仰的外婆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都深信不疑。在冬至,在属于你的这个节日里,我常常可以很骄傲地抬起头,扬着稚嫩的声音说:“我今天吃了几碗(不特定)汤圆了,我又长大了几岁了。
慢慢、慢慢得,我真的长大了,长大后的我知道了:原来不管吃多少碗汤圆,我只能长一岁。老家有风俗:过完冬至便长一岁,自然是指虚岁,所以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冬至一过,我们的年龄就自然而然地长了一岁。长大了,也就懂得了很多,知道了很多,于是我慢慢得不是那么渴望着过你的节日,冬至的概念,仅仅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吃上一二碗外婆或者妈妈亲手做的热气腾腾的红薯汤圆或白糯米小汤圆,然后告诉自己,我又长了一岁了。冬至―曾经你的那份童趣,你的那份天真,你的那份美丽 ,渐渐地褪色了,继而再渐渐地消散了;曾经,我的那份幼稚,我的那份无邪,我的.那份童真,也渐行渐远了,远在了那遥远的记忆里。于是,我不再那么那么继续迷恋你了,喜欢你了。
时间 ,一天天,一年年,弹指之间,把我从童年 推向了成年,再推向了中年。?子那头,我看见眼角的鱼尾纹悄悄得、悄悄得、竟那样不动声色地显现了,越来越清晰;我看见我的容颜在时光流逝的分分秒秒里,日渐憔悴、暗黄。我突然―很害怕过你的节日,我甚至还想刻意地去忘记你,想把属于你的这一日直接从我的日历表上抹去,抹掉。我伤感 ,我的时间,我的岁月,因为有你,又减少了;我的青春 ,我的娇嫩,因为有你,无影无踪了;我纠结,纠结老爸老妈的步履愈发蹒跚了,头发愈发斑白了,每过一个冬至,他们便又衰老了一岁。其实,我最想,想再听听外婆的声音,告诉我:吃几碗汤圆年少几岁,让我,把童年寻觅,拾掇;让我的父母 双亲,依然年轻、健康、富饶!
今天,我吃不到外婆在大铁镬里煮的红薯汤圆了,也闻不着妈妈在老家煮得香甜美味的咸汤圆了。看着好友发在微信上的红薯汤圆图片,好怀念 ,怀念老家的至亲好友们。生活 在他乡异地,且入乡随俗,吃碗饺子吧!热热的饺子汤,也能找到你的味道。
冬至2023作文篇3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之间。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我们家也属于南方,到了冬至也是吃汤圆,那汤圆就是团子。
冬至前,奶奶早把炒米粉和面团做好了,等到了冬至,奶奶就把面团拿出来,然后抓一点面团,揉成一个团子,抓一点面团,揉成一个团子。就这样,一个个小团子做好了,然后奶奶把团子放进锅里煮,过了20几分钟,团子煮好了,奶奶一掀开锅盖,一阵香味就飘了出来。奶奶把团子放在大碗里,撒上炒米粉,让人闻了就想吃。我问奶奶:“冬至为什么要吃团子呢?”奶奶说:“冬至吃团子,就是家人们一起团团圆圆啊!”
我还听说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现在有些地方冬至要祭祖,奶奶家也是如此。每到冬至,奶奶就会把猪头、豆芽菜等拿上桌祭祖。
冬至后,我每天都在想念冬至里的团子,原来冬至这么有趣。
冬至的味道就是团子的味道。
冬至2023作文篇4
今天上午睁开眼睛猛然想起,今天是冬至。又到冬至,海风刺骨的天气里,无法忘怀的节气啊!
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于节气时令的变化,我们总是很敏感的。时令变了,皮肤感触到的温度变了,眼中看到的风景也变了,从枝桠新抽一直看到黄叶满地。徒然草中写道:“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的,是看到眼中,记在心里的自然的美丽吧。
明刘基有首诗:“日薄云阴雪在山,夜寒溪静客舟还。乾坤簸荡逾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废井衰芜霜后白,空村乔木晓余殷。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息学闭关。”诗中闭关的意思就是“闭门谢客,断绝往来,不为尘世所扰。”如此说来,不知闭关者是否可以算是遁世者。时序节令的推移可以使他们感到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又是一年芳草绿。
今天讲到了一首皇甫松的《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可以想见到的江南风光,可以想到的大胆热情却又娇羞可爱的江南姑娘。这首诗使我想起了《天龙八部》一书《向来痴》一章中后半部分阿碧的出场:“便在此时,只听得(矣欠)乃声响,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听那曲子是:“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歌声娇柔无邪,欢悦动心。”水面上全是菱叶和红菱,清波之中,红菱绿叶,鲜艳非凡。见过荷塘,但是这样的景象我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只能想象了。
就这样,寒风呼啸着的这个日子里,我在向往着江南水乡的梦,我多希望这个梦可以实现啊!希望明年冬至,梦依然残留着,但已经实现!
冬至2023作文篇5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
冬至2023作文篇6
雪映明月酒相衬,
冬至暗夜翘盼春。
岁寒一醉解千愁,
静候暖风舞枝头。
夜长梦多最是人间惆怅,有些事我没说那是不能说,不是我忘了,这事只适合收藏,如同冬至夜收藏的梦一样,睁着眼在脑里浮现,唇齿却无语凝噎,只是相看两不厌。
人这个生命体,有时候真的很需要一个人来安慰,只因心灵困惑不解。于是想到狗狗是不是在某一个环节上也需要有人来陪伴,听听它“汪汪”的语言,抚摸着它寂寞的灵魂。我想是,因为它是个生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都需要陪伴,而是长久陪伴的一定是有生命的生物。
想想人这一生,十几岁以前的事,不管是幸福的还是苦痛的,基本上是云遮雾罩的想不起多少。幸福的事大多忘记的快速,痛苦有事却在心底里久留不散。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思想总是左右不了行动,一旦思想和行动完全能统一起来,那理想注定是现实。但是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极致,那就成了哲人或神或疯子了。这三种人其实已经失去了生物的本性,生物的本性是及其接近于动物的。可以延续子嗣,这在哲人或神的旨意里,可以算是污秽不堪的,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行为。
我纯属最为平凡的人,经营不善自己的人生,混乱的生活和我的理想一样的不靠谱。我有时想自己这四十多年来是怎么飘忽不定地生存来着,想法多的是,行动及其缓慢,以至于理想总是在懒惰的现实中被浇成落汤鸡。痛苦时安慰自己的就是傻笑,明明晓得自己落后的原因,有时还在自哄自的在寻找一个告慰灵魂的理由。
我去,现实就是这样的虚假,但多数人就是喜欢这种风格。诚实的人,总是有人在笑话你傻了吧唧,于是诚实就是二货的象征,诚实就不美了。圆滑的处世态度成了王道,不说你好,也不说你不好,诚实的人在圆滑的处世哲学下,原地打转,晕头转向的找不到北,最终认了自己真的是个二傻。
中年这个人生的夏末秋初的季节,真的是刚刚结束了缤纷糖果般的热烈,迎来的是似熟非熟的考验。事业有成的人可以仰起头、挺起胸,目光炯毅地向前看,前面可能是满地金黄的累累硕果;我呢,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只是知道我上有爹娘,下有孩童,无事业可谈,没理想可写,前面的路是否是鲜花、面包、还是牛粪,我不去想,只活当下。
冬至夜,映着月光嚼着饺子,喝着小酒。寂静里敲打文字,陪孩子灯下夜读,用一种平和释然着灵魂的尺度。恍然间看到了父母慈爱的目光,爱人亲切的促膝,孩子纯真甜美的笑脸。我在尘埃中微笑……
冬至2023作文篇7
今天提醒声一片片:今天冬至啊,别忘了吃饺子!
是啊,今天冬至,夜晚最长的一天!
过了这天,黑暗逐渐消退,白昼逐渐主导生活,时间以每日两分钟的长度,即将迎来另一个春天。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对季节的转换有了一种恐慌感。又不知从何时起,面对任何成功和失败,开始变得心态平和与从容。
从恐慌感到紧迫感,从紧迫感到从容感,这种转变,经历了多少命运的起承转合,包涵了多少个心境的感悟和升华,又是怎样的生活历练!
正像史蒂芬柯维阐述的那样:“你能想象种田靠临时抱佛脚吗?你能想象春天忘了播种,整个夏天又混过去,然后到了秋天大干一场——翻土、撒种、浇水、养护——接着就期待着一夜之间获得大丰收吗?”从信奉心态浮躁的成功定律,到把握水到渠成的农事规律,我学会了适时的播种,也坦然适应了平时的只事耕耘,不问收获。在丰收的季节,我也决不忘记收获和品尝成功的喜悦。
有多少渴望成功的人,在命运里疏忽了播种;有多少渴望幸福的人,平时没有耐心浇水捉虫。最后面对自己树上空荡荡的结局,而怨天尤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冬至开始,圣诞、元旦、春节、元宵……一个个节日缤纷而至,陆续地开始骚扰你、诱惑你、伤感你、麻木你,也惊喜着你。
这是人类的节日,还是自然的节日呢?这是物质世界的节日,还是心情世界的节日呢?
这是你的节日,还是我们的节日呢?
冬至2023作文篇8
每年冬至节气来临的时候,妈妈就会说起这么一句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今年冬至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令人兴奋的活动,就是所有师生一起动手包饺子。因为我们要亲手包饺子过冬至,也让今年的冬至显得很特别,所有的同学内心都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
“同学们都去洗手去!”随着老师的一声吆喝,我们都欢呼起来。“快!你拿香皂!”“好好好!”同学们彼此嚷嚷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以最快最干净的方法,洗干净了小手。
洗完手之后,老师指挥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男生女生各一组。女生由段老师带领,男生由张老师带领。
现在,我们女生已经开始包了,有擀饺子皮的,有揉面的,有包饺子的,真是快乐极了。可是包着包着,好像没有人再按照自己的分工干了,自己擀饺子皮,自己包饺子,把包饺子的过程全都个人体验了,嘿嘿。同学们的脸上、身上、手上很快都沾上了白白的面粉,包出的饺子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都有,我当然也包了呀,四个,不多吧,望着满桌包好的饺子感到真的好有趣,嘻嘻。
“一个两个三个……”有同学开始查数了,“五十二个!耶!女生包了五十二个”。同学又去查男生包的饺子的数量“二十多个!”可能因为馅儿不够的原因没有我们女生包的多吧。啊哈!完工了!我们望着桌上一排排各式各样的饺子,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这次冬至包饺子的活动真好,不但让我拥有了一个和大家一起欢快包饺子的经历,还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让我们所有同学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团结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