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3各专业考研分数线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3各专业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注:箭头后方分数为院线复试线与国家线的差值
硕士类型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总分 | 政治 | 英语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专业型硕士 | 135108 | 艺术设计 | 362 | 40 | 40 | 60 | 60 |
专业型硕士 | 125604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226↑48 | -- | 44 | 88 | -- |
专业型硕士 | 125300 | 会计 | 220↑23 | -- | 51 | 102 | -- |
专业型硕士 | 125100 | 工商管理 | 167 | -- | 41 | 82 | -- |
专业型硕士 | 86004 | 发酵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6003 | 食品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6001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808 | 储能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802 | 动力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801 | 电气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10 | 人工智能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9 | 生物医学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8 | 光电信息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6 | 控制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5 | 软件工程 | 320↑47 | 38 | 38 | 57 | 90↑33 |
专业型硕士 | 85404 | 计算机技术 | 294↑21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2 |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 314↑41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1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 314↑41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55112 | 朝鲜语口译 | 363 | 54 | 54 | 81 | 81 |
专业型硕士 | 55101 | 英语笔译 | 363 | 54 | 54 | 81 | 81 |
学术型硕士 | 8320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2200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0817Z1 | 化学物理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703 | 生物化工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700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77↑4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10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00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0808Z1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0800 | 电气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2各专业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注:箭头后方分数为院线复试线与国家线的差值
硕士类型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总分 | 政治 | 英语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专业型硕士 | 135108 | 艺术设计 | 361 | 40 | 40 | 60 | 60 |
专业型硕士 | 125604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189 | -- | 47 | 94 | -- |
专业型硕士 | 125300 | 会计 | 193 | -- | 50 | 100 | -- |
专业型硕士 | 86004 | 发酵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6003 | 食品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6001 | 生物技术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808 | 储能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802 | 动力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801 | 电气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702 | 安全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9 | 生物医学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8 | 光电信息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6 | 控制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5 | 软件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4 | 计算机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2 |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85401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 273 | 38 | 38 | 57 | 57 |
专业型硕士 | 55112 | 朝鲜语口译 | 367 | 56 | 56 | 84 | 84 |
专业型硕士 | 55101 | 英语笔译 | 367 | 56 | 56 | 84 | 84 |
专业型硕士 | 45200 | 体育 | 296 | 37 | 37 | 111 | -- |
学术型硕士 | 82200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0817Z1 | 化学物理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703 | 生物化工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700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10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100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0808Z1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0800 | 电气工程 | 273 | 38 | 38 | 57 | 57 |
学术型硕士 | 80700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60 | 35 | 35 | 53 | 53 |
郑州轻工业大学各个校区地址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郑州轻工业大学各校区地址如下:
郑州轻工业大学(东风校区)
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5号
郑州轻工业大学(科学校区)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36号
郑州轻工业学校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荣达路1号
郑州轻工业大学各个校区公交站点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郑州轻工业大学各校区公交站点如下:
郑州轻工业学院 - 公交站267米
途经公交车: 2路 28路 64路 86路 97路 97路大站快车 185路 906路 B32路 Y27路 Y51路
省中医院 - 公交站275米
途经公交车: 2路 28路 64路 86路 97路 97路大站快车 185路 906路 B32路 Y27路 Y51路
郑州轻工业学院 - 公交站294米
途经公交车: 2路 28路 64路 86路 97路 97路大站快车 185路 906路 B32路 Y27路 Y51路
郑州轻工业大学介绍
郑州轻工业大学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隶河南省人民政府。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国际化特色试点高校。
郑州轻工业大学牢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精神和“朴实、务实、扎实”的校风,扎根中原大地,发挥优势特色,为国家、地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科学校区、东风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200余亩。
郑州轻工业大学有教职工22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0000余人。各类中外文纸质图书245万册,电子图书861万册,建有“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获评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郑州轻工业大学拥有欧洲科学院、俄罗斯交通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聘请5位院士为学科战略科学家。
有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原学者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人才3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组建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3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省级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