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新高考政策和以前的区别
1.新高考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
原高考外语科目仅可以考一次,现新高考政策下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考试第一次考试安排在6月,另一次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时间安排;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测试。
2.新高考合格性考试
原高考生需要参加会考,现新高考政策下改为合格性高考。合格性高考将不再评分,按合格与不合格呈现。
合格性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为什么要实行新高考
在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之前,全国的高考模式只有一种:3+综合。这个综合包括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史地三科,理科综合包括理化生组合,这种高考模式就是分成了文科和理科两大阵营。
对考生来说,要么选择文科,要么选择理科,没有中间状态。
很多人现在觉得还是这种高考模式好,二选一,清清楚楚,简简单单,容易操作,并且不会给学校教学带来更多的繁琐。
但是,这种高考模式也存在弊端,非东即西,非黑即白。说句实在话,人的大脑是复杂的神经系统,人的思维模式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分成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两种。
有些学生可能整体喜欢理科中的化学和生物,但是不喜欢物理,在理科中物理是瘸腿科;同时她喜欢文科中的地理。如果在“3+综合”模式的高考中,这名学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选择理科,但是瘸腿科的物理会让她飞不起来的。
如果这名学生出生在实行“3+3”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她就可以选择“化学+生物+地理”这个组合了。
也就是说,实行新高考“3+3”“3+1+2”的模式,就是为了打破文理科的壁垒,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
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是什么
1、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
2、高考加分政策再调整,汉族考生也可加5分
3、自2023年高考起,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加5分调减为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4、全省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中的公费学位名额,根据初中学校在校生人数、办学水平、学校体育考试成绩等按比例合理分配到招生服务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并按指标足额录取。各地应从2020年起逐年提高招生计划分配比例,到2023年实现100%分配到校。每年分配的指标应作动态调整。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的非公费学位,可按批准的规定比例跨区域招生,但需在5月前到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纳入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各省高考加分新政策
福建省发布通知称将要取消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在2021年起,少数民族和华侨子女的考生加分政策由原先10分降至5分,还提出预计在2026年开始将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届时少数民资及华侨子女考生加分政策都会有调整。
除去福建外,安徽2020年9月也发布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宣布从2022年起,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和少数民族考生的两项加分政策,也就是说2021年符合条件的考生仍具备加分资格。
江西省在2019年也曾发布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2021、2022年过渡期仍旧会加5分,从2023年起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辽宁、天津、山东、湖南等多地都对以上两项加分项目进行调整,缩减加分分值或取消加分。毕竟在一些城市少数民族数量并不多,即便是民族村的占比也不是很高,因此取消这项政策是合理的。
高考改革省份及时间
截至目前,分五批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前三批有14个省市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
第一批
上海、浙江;
第二批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第三批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第四批
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
这七个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
第五批
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
这八个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