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

| 舒淇

教育部:毕业生求职需警惕陷阱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教育部4月20日发布信息,提醒同学们认真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并做到“五防三要”,避免踩“坑”。

教育部指出,求职中要提高防范意识,“五防”主动避开陷阱——

一防黑中介。“黑中介”是指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求助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二防乱收费。“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服装费等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入职或中途辞退。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要谨慎应对,拒绝支付入职前要求缴纳的各种非法费用。

三防培训贷。“培训贷”是指某些机构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借贷支付培训费。个别公司人员甚至手把手教如何使用贷款软件。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切忌轻率借贷支付相关费用,要核实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

四防付费实习。“付费实习”是指某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不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五防非法传销。“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此外,教育部还提醒求职安全要牢记“三要”秘笈——

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确有遇到侵害本人合法权益情况,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大学毕业没经验如何找工作

大学生刚毕业都是一张白纸,企业怎么雕琢就是怎么样,所以企业看重的是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努力和潜力,不单单看你现在会什么。什么都不会不重要,只要你肯学,有慧根,在公司里面会来事,也是会很受欢迎的。

大学刚毕业都一样,优秀的学生一般都会参加学生会、得奖学金,但是办事能力和人品却有很大差异,公司招聘如果其他硬性指标没有问题,那么主要还是看你这个人,包括你的言行举止,最主要的还是你说话和处事方式,这个靠别人教不会,也学不来。

找工作面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几句话下来面试官就已经决定了是否要你,尽管你觉得有些题目回答的天衣无缝,但这就是最真实的面试心理。企业需要你坦诚相待,但你的坦诚有时与企业理念是相悖的,所以不适合也不必强求。一场面试结束以后,是否有机会被录用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也可以察言观色或者从面试时间长短去判断。如果短短几分钟结束面试,那基本上是没戏的,如果唠的时间很长,还向你介绍公司,那么很可能有机会。

如何快点找一份工作

忘掉大学生这个标签,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像20年以前那样是天子骄子,只有忘掉大学生这个标签,积极寻找再就业机会才有出路。现在的求职渠道很多,招聘的岗位也很多,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应该不难。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用力,你的优势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发挥作用。尽快再就业才是你重新融入社会的绝好机会,只有工作了才能积累各方面经验,为能力进一步提升或今后创业打好基础,否则,一直呆在家里瞎琢磨,不仅没有收入会造成生活困难,而且精神垮了,身体垮了,人就彻底废了。

可以利用知识优势学习创业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有知识、有追赶潮流的心劲儿,可否在“万众创新和大众创业”的大背景下试一下身手。

除了找个工作之外,自己做点小生意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不过做生意一定要论自身经济能力,比如摆个地摊、开个小卖部,一开始千万不要大投入,更不能家里没钱去贷款。

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自媒体,既有学历很高的大咖,也有靠颜值和能力担当的网红,写点小文章、拍点小视频、网上带货直播推销产品等等,如果做得好也可以月入几千。

总之,要想改变现状,树立信心最重要,立即行动不可少。

2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