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 美琪

高考历史主要知识点

第一课

一、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商朝有内外服制度。中央设有相和卿士。地方设有侯与伯。

三、西周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对象:王室、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的权利: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收赋税,再分封。诸侯的义务: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随从作战。

影响:使周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是,埋下__割据的隐患。

四、西周宗法制: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上的矛盾。

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五、西周礼乐制

礼乐制度就是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它有利于维护等级,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二到第四课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皇帝制度,统治者称皇帝。特点是: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中央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

地方设立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亲自任命。

影响:

积极: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

消极:容易导导致政治的__和__;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二、封建社会君主__的加强。(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规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2.汉朝内外朝制度。皇帝任用亲信,组成内朝负责决策。外朝(包括丞相)负责执行。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包括,中书省负责草拟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评价: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各部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互相监督,为后世沿用。

4.宋朝二府三司制度。中书省和门下省是行政机构。初宰相之外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5.元朝行政机构是中书省。相权反弹。

6.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皇帝直接管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宰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是行政机构。内阁后来具有票拟权。但最终决定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无法左右皇权。

7.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后来先后设立了内阁南书房分其权。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负责跪受笔录,标志君主__达到顶峰。

提升知识:皇权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如三省六部制)。二是转移相权(如内外朝)

三、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规律: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1.秦朝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造成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3.唐朝设立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4.宋朝全面收权于中央。军事上,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用文臣,地方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监督;财政上,将地方大部分收入收归中央。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三地区特别: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中书省管辖;偏远地区设宣慰司,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废除行省制度,地方设立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

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夏商周实行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继承祖权,选拔标准:血缘关系。

2.汉朝察举制。由官吏查访推举。选拔标准:孝廉。后来看门第。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看门第。形成士族。

4.隋朝,隋炀帝开创科举。唐朝,唐太宗,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选拔标准:考试成绩。

评价科举制:积极,是选官的一大进步,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消极,封建后期禁锢读书人的思想。

五、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1.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2.汉朝在各州设置刺史,监察地方__和诸侯王。后来逐渐掌握一州大权,形成割据,后患无穷。

3.宋朝在地方设立通判,与知州相互监督。

4.元朝在中央设有御史台,负责监察。

5.明朝在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监察。又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负责监察百姓和官员。

评价:

积极方面:监察制度有利于__不合格官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今天的廉政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消极方面:目的是服务于封建王权。监察不力时催化吏治__。封建后期演变成特务统治,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腐朽。

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考历史备考知识点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1)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法国(1789——1794年)——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背景

①政治:封建等级森严;

②经济: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③财政困难

④思想准备:启蒙思想

2.过程:(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794年热月政变)

重大事件:

①发布《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

②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③英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威胁法国;

④雅各宾派统治时期(革命的高潮阶段)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结束法国封建制度: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作用:赢得农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

☆试行恐怖政策:挽救了共和国、挽救了革命,但也伤及无辜。

☆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作用:到1793年底,法国基本把外国干涉军驱逐出国境;

3.意义:

①世界近代规模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一再挽救革命,并把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

②结束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③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④为此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4年)(革命成果的巩固时期)

(一)督政府统治时期: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抗拒欧洲国家的干涉。

说明共和制不能适应当时实现政治稳定的需要,要迅速稳定,必须实行集权式体制。

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建立__体制,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804—1814年),确立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1.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措施:颁布《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将革命成果巩固下来,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3.对外战争:

①性质:经历了从反干涉为主的正义战争到谋取霸权为主的侵略战争的转变;

②评价:早期战争捍卫了__成果,传播了法国__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人民反抗,最后导致帝国的灭亡。

4.帝国的崩溃: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帝国覆灭。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法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巴黎公社革命

(一)背景(自发性)

1.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巴黎人民起义,__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2.资产阶级政府对普军采取屈膝投降态度,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激起工人义愤。

(二)过程:(暴力性)

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5月失败。

(三)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法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降到第四位。

一战到二战期间的法国

(一)一战前,法德矛盾尖锐(源于普法战争),为对付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二)一战后,是战胜国,巴黎和会的主宰国之一,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同英国一起控制国联,取得赔款。体现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

(三)二战前,20世纪30年代,__在德国上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法国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欧洲霸主地位逐渐丧失。

(四)二战中

1.1940年6月德国进攻法国,意大利对法宣战,法国投降。

2.1944年6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二战后

二战后至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后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1967年组织并加入欧共体,“冷战”期间,加入北约组织。

1.战后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欧共体(欧盟)成员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课考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__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__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16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