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高考知识点

| 李金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有很多。学生们必须掌握,那么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有哪些?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历史小高考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历史小高考知识点

历史小高考知识点整理

一、原始社会

1.时间:从神话传说时代——夏建立之前

2.农业:

(1)农作物:北粟南稻

(2)生产工具: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3.畜牧业:家畜饲养猪、牛、鸡等。

4.手工业:养蚕缫(sāo)丝。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和商朝的政治

(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

(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

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

(2)分封制:

A 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 B 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 C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 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

A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

A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B 土地制度:井田制。(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2)手工业:

A 青铜制造: B 丝织业: C 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由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多是军用品和奢侈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3)商业:

A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B 周朝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1.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政治形势

(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使得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3.社会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的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

A 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士阶层崛起,受到重用,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主张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思想理论武器。

B 魏国:李悝(kuī);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 C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最为彻底和成功的

① 背景: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② 措施:

经济方面——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厉禁止私斗;推行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

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控制。“燔(fán)诗书而明法令”;依据《法经》而制定法律;社会风俗改革,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③ 结局:商鞅被害,新法未废。

④ 作用:

对秦国: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兼并六国逐渐成为秦国的战略目标,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对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⑤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4.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生产

(1)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

(2)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3)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水利工程:秦国:都江堰、郑国渠

2.手工业生产

(1)私营手工业兴起:由私人经营,主要用于民间消费,进入市场流通。

(2)家庭手工业: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也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市场。

(3)官营、私营和家庭三种手工业生产形态并存:官营为主导、民营和家庭为主体。

3.商业的发展

(1)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

(1)背景: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2)含义: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诘难(jié nàn)、批驳。

(3)各家学派及主张——

儒家:

A 孔子:春秋鲁国人,没落贵族。

① 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礼,克己复礼;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名分。

②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中庸之道。

③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④ 学问:编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⑤ 地位和影响: 对中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历朝历代加封了各种尊号。

对世界:孔子学说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古希腊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对西方的启蒙思想有重要影响。

B 孟子:战国时期,没落贵族,《孟子》。

① 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建立一整套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② 伦理思想:性善论。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性。

③ 价值观念: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④ 地位和影响: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世称为“亚圣”。

C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

① 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

② 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③ 伦理思想:性恶论。

道家学派

A 老子: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德经》。

①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 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③ 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④ 地位和影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B 庄子:战国,《庄子》。

① 哲学思想:提出了齐物的观点,“齐物”就是齐一万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② 价值观念: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不公。

③地位和影响: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墨家学派

墨子,名翟(dí),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经》。

A 主张:“兼爱”(无等差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不分等级贵贱)、“非攻”、“尚贤”、“节俭”。

B 地位影响: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

法家学派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贵族。

A 主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主张变法革新。

B 地位和影响: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A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B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科技成就

A 科技:指南针:战国司南

B 天文学: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有关于日食的记载;有关于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这些都是世界最早的。 战国《石氏星表》记载了测定的120多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C 数学: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3.文字、文学、艺术

A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B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楚辞:是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

D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四)同时期的世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高中历史必考知识汇总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整理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

从提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疏忽。

3、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如提问为“根据材料……”,那么,答案主要来自相关材料;如提问为“根据所学知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所学课本知识;如果没有规定答题的依据,则要视材料和问题来定。

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第六,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题,因为高考评卷时,对错答的不负分,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1.学好历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历史属于文科性质,那么背书是前提条件,如果最基础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历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别难的。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细背背,把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记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复看,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内容,以检验自己是否记牢,没记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诵。

2.学习历史最好要有兴趣

如果对哪门学科有兴趣,这科成绩自然不会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一科,就会不自觉的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成绩好了老师也会很关注你,你也就会越发积极,分数也越发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也都是走马观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没掌握这科的精髓,题目做了一堆,原题目出现都不会,根本原因就是书没看透、题没做透。

高考历史怎样复习

1、在历史这门学科上,如果你是那种上课就困,而且学不进去的那种学生,那么小编建议你可以选择看历史书,把复习所用到的书统统都看一遍,反反复复的看,当然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多少要听一些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跟上老师的思路。

2、丰富历史阅历。历史教材只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中介,我们还应该通过课外读物、影视媒体、当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多方途径涉猎、选择和运用有效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和与同学们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体验过程来丰富我们的历史阅历,拓宽我们的历史思维和眼界。


27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