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万人
河南202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万人
1月3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河南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有关工作。
目前,河南的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如何?新的一年,将如何继续做好稳就业工作?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伟在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河南去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
张国伟说,河南去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突破150亿元,全省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新的一年,河南将以落实就业政策为重点,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能,稳定扩大就业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以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压实属地责任,提升就业服务,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3年河南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加大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城镇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按规定给予技能培训补贴。
完善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提供“131”服务(为每人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信息推送、1次技能培训或1次就业见习机会),确保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以上。
全力抓好农民工就业
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劳务输出扩面升级,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以上。
实施人力资源品牌示范培育创建行动,推进“一县一品牌”建设,着力打造“豫农技工”“河南建工”“物流豫工”等十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实现就业增收。
兜底保障困难人员就业
开展就业援助月、“暖心活动”等专项招聘,建立实名制动态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模式,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能力,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同时,河南将强化四项举措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持续打造“10+N”专项活动品牌,每县每月至少开展2次招聘活动,大力推进直播带岗,月月有活动、时时有服务,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加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高质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80万人次。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技能培训质量。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打造层次递进、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创业孵化体系。对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继续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全力推进豫商豫才回归,营造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创业生态,力争实现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以上。
全面释放人才活力
持续办好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展博士后招引培育“双提”行动,选拔推荐拔尖创新人才和专家,集聚培育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和项目。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助力经济发展,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实现人才资源、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高校毕业生定义
高校毕业生就是从国内的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包括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等。一般指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分两种:
1、即将要毕业的,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已经停止学习了,处于实习状态的。
2、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
高校毕业生的范围指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不包括往届毕业生及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学生、各类非学历教育的学生。
高校毕业生包括往届吗
高校毕业生包括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等,不包括往届生。一般指即将要毕业的,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已经停止学习了,处于实习状态的,或是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
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区别
1、应、往届生(高中毕业生):在报考大学时一视同仁,但往届生不能享受政策性加分和保送,不能报考公安部队及军事院校等。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高校会优先录取应届生。
2、应届生(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在一些企业(校园招聘)及公务员考试中限招收应届毕业生,同时应届毕业生在另一方面意味着经验欠缺。毕业前需要工作的应届生,需手持《毕业生推荐表》、成绩单及三方协议寻找工作,毕业后取得报到证方可在就业所在地落户。
如何报高考志愿详细指导
方法一:线差法
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方法二: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位次法的机理是在全省考试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如果用来评价院校,那么录取线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方法三:线差为主,位次为辅
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在线差法与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况下,考生可以优先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种加以检验,两者的分析数据应该大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