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山东2023一本大学排名情况
山东师范大学排名高于齐鲁工业大学,低于山东科技大学,位居第5,山东科技大学排名低于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排名高于山东财经大学,低于山东农业大学。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1 | 山东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 |
2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省青岛市 |
3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山东省青岛市 |
4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青岛市 |
5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 |
6 | 齐鲁工业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 |
7 | 山东农业大学 | 山东省泰安市 |
8 | 青岛大学 | 山东省青岛市 |
9 |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 |
10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省青岛市 |
11 | 济南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 |
12 |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省淄博市 |
13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省济宁市 |
14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省青岛市 |
15 |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 |
16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山东省威海市 |
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山东省威海市 |
18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山东省威海市 |
山东一本大学排名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是多少
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493,位次93999;
山东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528,位次57659;
山东建筑大学录取分数线536,位次49776;
学校名 | 学校所在地 | 城市 | 科目 | 2022分数 | 2022位次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 | 济南 | 理 | 493 | 93999 |
山东师范大学(中外合作) | 山东 | 济南 | 理 | 498 | 87943 |
青岛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山东 | 青岛 | 理 | 504 | 81555 |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 | 济南 | 理 | 528 | 57659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 | 济宁 | 理 | 535 | 51305 |
山东科技大学(中外合作) | 山东 | 青岛 | 理 | 536 | 50447 |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 | 济南 | 理 | 536 | 49776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 | 青岛 | 理 | 538 | 48104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 | 青岛 | 理 | 539 | 47250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 | 青岛 | 理 | 554 | 35629 |
青岛大学 | 山东 | 青岛 | 理 | 554 | 35620 |
山东大学(医护类) | 山东 | 济南 | 理 | 565 | 28294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 | 山东 | 威海 | 理 | 571 | 24537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 | 山东 | 青岛 | 理 | 576 | 21746 |
山东大学(威海)(中外合作) | 山东 | 威海 | 理 | 587 | 16510 |
齐鲁工业大学 | 山东 | 济南 | 文 | 534 | 15298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 | 青岛 | 文 | 540 | 12263 |
青岛理工大学 | 山东 | 青岛 | 文 | 542 | 11617 |
山东建筑大学 | 山东 | 济南 | 文 | 542 | 11292 |
济南大学 | 山东 | 济南 | 文 | 543 | 11092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青岛 | 理 | 608 | 8393 |
山东大学(威海) | 山东 | 威海 | 理 | 613 | 6967 |
青岛大学 | 山东 | 青岛 | 文 | 556 | 6807 |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 | 济南 | 文 | 557 | 6389 |
山东大学 | 山东 | 济南 | 理 | 623 | 4841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 | 山东 | 青岛 | 文 | 580 | 2228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青岛 | 文 | 584 | 1778 |
山东大学(威海)(中外合作) | 山东 | 威海 | 文 | 588 | 1405 |
山东大学(威海) | 山东 | 威海 | 文 | 588 | 1401 |
山东大学 | 山东 | 济南 | 文 | 596 | 866 |
高考填报志愿方法
掌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报考技巧;其次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不适用,以及许多院校没有规定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时候,牢记采用梯度报考非第一志愿的前提条件,即所报院校必须在前3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至少是该院校在前一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或者是考生能判定其当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再做到使志愿之间保持一定的梯度。
高、中、低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高分考生近几年一般指高考成绩在630分以上的考生,这些考生原则上可以填报任何一所高校。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考生若要填报名校的热门专业,成绩大概要在650分左右甚至更高。此类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充分利用同批志愿中可填学校的个数,避免选择面过窄;同批志愿学校之间及同一学校专业志愿之间梯度要合理;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冷热搭配,如果只填热门专业,很可能会造成高分落榜。要将志愿有意识地分散,选一至二所保底的学校。
对于分数在重点线之上但超出重点线不多的考生来讲,第一批志愿填报较为冷门的重点院校或者本地区的重点院校;对于分数在一般本科线和重点本科线之间的考生,最重要的是填好一般本科的志愿。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应当优先考虑专业。因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实力往往相差不大,专业选得好,既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又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
对于低分考生来讲,报考志愿的最高原则是避免落榜,因此应当避开热门。一般来讲,农、林、水、地、矿、油类的院校以及专业,分数相对较低,可作为报考的重点。低分考生填报志愿时,也要认真填写,不要轻易放弃。
综合兼顾,统筹考虑。报志愿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很多因素:一是升学:重点考虑这一因素的考生或家长,一般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又希望尽快升学的考生,把保证被录取作为第一目标,其他因素放在其次。考生报志愿在保证能被录取的情况下,还应该考虑如下因素:一方面,在有限的选择中,去选择更适合潜能发展的专业,这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虽然不能进入符合自我潜能发展的最佳专业,但如进入相近专业,同样为今后的最佳专业方向的发展打下基础,再通过考研、读博得到修正。二是就业:这往往是一类很有把握上线被录取的考生,把将来毕业后求职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这几年我国的职业需求情况变换很快,甚至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孩子苦恼,家长痛心。有些家长过于把这个因素放在首位,而忽略个人的潜能发展,将会得不偿失。因为职业特点变换很快,难以把握。三是省钱: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一般要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而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如果自己的潜能发展的确可以在这样的院校找到相应的专业,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如果和自己的潜能发展太背离,也许需要慎重考虑。
拉开梯度,横纵兼顾。安排设计好第二三志愿,会达到拾遗补缺的目的。一般说来,一志愿报考名牌院校,二三志愿可选择非名牌;一志愿选择京内或大城市院校,二三志愿可填报外地或偏远地区院校。如果缺少梯度,二三志愿就会形同虚设。经验证明:志愿间以拉开20至50分的间隔为宜,志愿间梯度越大,保险系数越高。在填报第二、第三志愿时,还要认真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详细了解院校是否接收第二志愿考生、接收条件有哪些,如名额、比例、分数级差、各专业录取的办法等,再进行填报。
高考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一度教育专家毛老师近日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谈到:作为孩子的家长,关心孩子大学填报志愿是理所当然,但是也要记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把孩子当成实现你个人梦想的工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决定。在考生填报志愿时,家长所要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参谋人员而非决策者。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做好参谋呢?
家长可以参加每看年三四月份举行的高招咨询会,充分了解你和你的孩子都感兴趣的学校。收集相关学校的宣传资料,仔细阅读。比如,学校的招生计划,大概录取分数线,是否为211工程院校等。
家长可以在各大高校的网站上了解一些相关信息,目标高校的历史沿革、学术水平、国际交流情况以及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等。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主辅修课时的安排比例和学分评定、重修不及格课程的相关规定,学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等。
在没有目标学校时,家长可以搜集一些对孩子填报志愿有用的信息,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这样说哪个学校的什么专业特别好,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当然不能带有命令式的口吻。
慎重填好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是考生挑选高校意愿的最具倾向的表达,是高校录取考生的首要依据。第一志愿有两个层次:一是每一录取批次有一个选择院校的第一志愿;二是每个院校的专业选择中有一个第一志愿。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达80%-85%,有的学校甚至高达100%。几乎所有院校,都很看重考生的第一志愿,因此,必须慎重填好第一志愿,免得造成终身遗憾。知名度高的学校,一般竞争激烈,报考的同学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妥善的选择。对于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要破除自卑感,相信自己,在填报时避免过分保守。
近几年的统计表明,高校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占到85-90%,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率平均约为95%,很多学校多年都没有录取过第二志愿的考生。这是因为高校实行按志愿录取,若第一志愿不足,方可接受第二志愿。事实上,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同时高校从稳固学生的学校和专业思想出发,也愿意招收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因此,考生被录取的最大几率存在于第一志愿中,一旦第一志愿落选,所填报的同一批层次的其他平行院校往往也录取满额,填报的第二、三志愿很有可能就此失去被录取的机会(被录取可能性仅为5%),这时就有可能落到下一批院校,如果下一批院校中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那么也许会进入专科层次院校进行录取,甚至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