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7篇

| 舒淇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1)

语文世界是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我们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历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情操、美的人性,让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那么,如何让“美”闪动在语文课堂的每个环节之中呢?我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着。最近,刚执教完《美丽的小兴安 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我的教学。

一、情境激趣,发现美

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钥匙,它能带领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我们曾随着课文的学习游览过风景优美的黄山,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另一处美景,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景,去感受大自然那美的点点滴滴,好吗?首先,谁愿意用美的声音和美的感情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首优美的音乐配合。”通过如此情境创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语文课堂之中了,乐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能够引领我们的心灵徜徉在作品特定的意境中。学生在优美而缓慢的音乐中初步了解和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寻美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融入文本之中。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学生自由朗读初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接下来让学生“开火车”练读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读一读,并用四字词语造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及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并且,使学生感知了语言美和文字美。

三、品读词句,理解美

理解美,就应该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就应该推敲作者遣词的独特匠心。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2~5自然段,边读课文边画出喜欢的句子和词语,与小组成员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分享一下通过读课文,你心中的小兴安

岭美在哪里,然后,集体交流,讨论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在品读时,通过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特别是关于“雾”的一句,通过播放雾的画面,让学生谈自己在雾中的感觉,来让学生体会置身其中的美妙与神奇。

四、总结升华,创造美

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小兴安岭的美,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时,我引导学生:“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吗?”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什么样子的,真美呀!”有的学生说:“老师,现在,我真想画一画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的学生说:“看到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后,我的心情真好,真想唱一支歌赞扬一下她的美丽!”在这里,我及时总结课文后,让学生自豪地齐读最后一段,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潜心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教师首先要为教材中所蕴涵的美所感动,并细心品味,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去,再到课堂上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让课堂“美”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力求把语文学习变成美的享受。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2)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美,无论存在形式,无论如何理解,始终是每个人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既然美对于人类如此重要,那么“美育”—于“审美”的“教育”—便显得十分必须了。尤其在如今,充沛的物质供应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而美育背后所蕴藉的能力与境界,正是对于处于迅猛发展中的我们所需要的。以是,美育是一种刚需。

确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身处几百年未见之大变革,时代正高唱着发展的主旋律,我们总是认为“学好数理化”为人间唯一正道;却总是误解“美育”这一概念,无法将“美育”与成人成才、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实属狭隘之见。“美育”绝非仅是美术课的一幅画,音乐课的一首歌,而是着眼于提升每一个人心中所共有的那种追求美的欲望、欣赏美的意愿、以及获得美的能力。这样来看,若想感悟美育对于人类刚需般的存在,必须放正心态,正视、重识美育。

从古代论语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近代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之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美育在培养人们内在修养、塑造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古希腊正得益于强调审美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性的“自由人教育”,才有了许多如柏拉图的伟大思想家的涌现;而近几年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钱学森之问”、杨振宁先生谈到的“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等诸多思考,也从侧面印证了,只有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没有可以培养熏陶人格的美育的教育理念,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不难看出,对于个人的教育,唯有重视美育,方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当人们开始逐渐审视追求生活中的美之后,美育对于社会便有着不可估量的感化作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二十年的“奇妙变化”便是最好例证:五颜六色的建筑取代了老旧灰暗的危房;蓬勃的经济发展替换了萎靡不振的市场;和睦安全的街道使昔日频发的抢劫成为了历史……令人难以想到的是,这令人惊叹的变革,竟是由一群艺术家发起的“涂墙运动”拉开了序幕。他们在年轻人中宣扬追求美,将灰白单调的墙上涂满鲜艳的涂鸦,更是用美育唤醒了社会的上进心。由此,对于社会而言,美育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它感化人们奋发向上,追求心中那片“美”,实是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

而美育的作用并非只停留在个人与社会的感化,几万万华夏子孙更应在接受美育中树立文化自信,用美育讲好深深烙印在我们骨子里的“中华故事”。随着战争冲突、军备竞赛退出世界舞台,二十一世纪更注重国家民族“软实力”的输出,而美育能够使我们更深层次的发掘体会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核,进而让世界更好的了解我们。正是有更多的人追求文化之美,故宫文创与众多纪录片才会应运而生,从而让世界更深入的了解体会中国历史魅力;也正是有更多的人欣赏真正的美,《流浪地球》才会在众多商业电影中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地球人真正切实地感受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世界观。可见,美育激发了我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进而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在国际舞台上被了解,被认可。美育,是我们认识、传播民族自身文化精神之刚需。

“人只有在完整而自由的状态下,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审美者”,我相信美育会如涓流般涌进更多人的心田,也相信更多的我们会如哲人席勒所盼,去了解追求美育,成为一个完整自由的审美者。若要生命绚烂多彩,则必将美育铺洒于心。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3)

美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有人认为美育只为审美和娱乐,我认为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们不仅要认可美育,还要将其贯彻到底。

何为美育?美育不是闲暇时刻的消遣,也不是娱乐至上风气的产物,更不是给门面挂彩的市侩涂料。美育是飘扬在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是寄留在色彩和线条上的滚烫的思绪,是石像和浮雕谱写的传承千年的神话。美育,是绘画在心灵,歌颂在精神,雕塑在风骨的人生之歌。

一棵小草,有人冷漠习以为常,有人从中看出了三千世界的春华秋实,这何尝不是美育的作用?蔡元培曾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就如犹太人从小舔过涂着蜂蜜的书籍,知道书是甜的,有许多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放古典音乐称为胎教。试想,在《巴赫小舞曲》和《致爱丽丝》中成长的胎儿,是否会对音乐更加敏锐?心思更加细腻灵动?美育无用之说,实属可笑。

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美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悠闲自在的清新,纯净平和的相思,战火纷飞的铁骨乃至世道不公的哀寞,越来越被这个物质日益充足而精神逐渐干涸的社会所接受,甚至于雕刻与数学建模,音节与起承转合都有了不可言说的情分,美育从来不是教育中的鳏寡孤独,而是上知天文地理下见人生百味的金玉满堂。钱学森说过,音乐艺术给了他在数学领域思考中莫大的助力,美育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能在画展中一略江山奇观,岂不美哉?让自己的遐思追溯在诗画的色彩,岂不乐哉?将自己的心灵置于春秋笔法下,岂不快哉?而事实不然,人们忽视了重要的美育,画展成为功利的名廊,美术课被应试课程取代,人们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周而复始——做出这种行为,不更是体现了美育的缺失,只有坚持美育的认可,保证美育的地位,人们才会在无趣和麻木中苏醒。

美育从来是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那我言绝知美育要躬行!让美育更深入生活,更深入心灵,而绝非仅仅娱乐和审美。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4)

每个教室都有班刊,我们都非常熟悉班刊。班刊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需要师生书写优美的文字、绘画精美的图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展示贴切的内容。美术字、简笔画、粗细线条经常运用与班刊之中,它们成为班中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

老师在班刊中书写优美的文字,学生看着心里舒服,就能激发学习模仿的欲望和热情,学生也会跟着老师的字体模仿着书写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学习规范字,努力追求自己把字写得整洁、美观,这是我们深切期待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做好示范,发挥才学,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学生在班刊中绘画漂亮的简笔画,老师看着心里舒畅,就回倍感欣慰,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画出优美的简笔画,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成才的表现,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会把这种幸福和快乐珍藏于心,温暖着心窝!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5)

校刊经常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或者教室外的墙上,常常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来设计布局、书写字体、绘画图案、展示成果。

校刊中要求老师的语言优美,字迹美观,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品位无穷,充满乐趣,欣赏后还时常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其乐融融。

校刊中要求学生的行为端庄,为人正直。校刊中的内容可以精心设计做人和学习的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例如:要求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进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充满爱心;学习要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严肃纠错、戒骄戒躁、冷静思考、沉着答题,画过这些规范性的要求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学习,正直善良做人,努力争取做一个有才华的好学生。

校刊中还要求学生的心灵纯洁、善良正直,例如: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同学一起共渡难关,体现出患难中见真情的感人友谊;当同学学习气馁时,你鼓励他树立学习信心,帮他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想方设法借鉴成功经验,落实相关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每天都乐学不疲、学而不倦、学有所获;当同学学习进步就自吹自擂时,你悄悄走近他,告诉他做人、学习要谦虚大方,不要自满得意,否则会骄兵必败,毫无所获;当同学遭人欺凌时,你发现后就毫不犹豫地自觉站出来,与他共同应付困境,帮助共渡危险,让彼此的友谊更牢固可信、发光发热……

三、班级布置展览中赞美育

班级需要美化,美化班级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我们知道,班级布置栏中,经常有作文栏、英语栏、榜样栏、值周栏、卫生栏,这些栏目需要师生精心思考设计,努力搭配参与实践活动,能做好的尽量做优,不能做好的就尽量在旁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共同追美的良好氛围,争创一流班级。

班级布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审美情趣,班级布置的优美师生会沉醉与其中,美妙地享受,尽情地分享、愉悦地交流,激动地体验其中的乐趣,师生兴趣盎然,学习氛围浓厚,效果就明显优秀,反之,班级随心所欲地布置,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平淡无味,师生看起来也就无趣无味,上课上起来老师单调枯燥,学生听起来被动消极,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班级布置要尽

量地匠心独运,不拘一格,不断创新,采纳有的建议,努力争取让班级布置更具合理性、美观性、创新性,尽量让班级变得整洁、美观,让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这岂不是美事。

四、书画特色展示中扬美育

练习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理构道字体的想象能力。练习书法需要用脑冷静思考调控,需要用手熟练书法掌握,需要用心记住笔画字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慢慢地用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稳步进步。

练习绘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素养。练习绘画需要学生用心地学习绘画技巧,掌握知识要领,用手熟练地绘画表达效果,用心铭记绘画的方法,体会绘画的乐趣,只有如此方能提升绘画水平。

既懂得书法常识又了解绘画技巧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既熟练地练习书法又熟练地练习绘画是对学生的必要要求,练习书法中融合些绘画技巧,练习绘画中融合些书法技巧,学生的作品往往会产生锦上添花的神效,让人心旷神怡!

校园文化中的美育工作非常重要。一名从事美育工作的教师,只要用心坚持在班刊中显示美育,在校刊中歌颂美育,在班级布置展览中赞美美育,在书画特色展示中赞扬美育,学生就一定会收获美的硕果!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6)

现如今,关于是否进行美育引发了不同人的争论,不少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美育并不重要,对此,我的观念是——要提倡美育。

首先,我们所说的美育是指对审美能力的一种培育,它不仅仅局限于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欣赏美的作品,更多的还在于对现实生活中对美的发现,以及对美的道德方面的发现和认识。而我之所以说我们需要美育,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教育,是因为美育能直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与美好品德进行一个更上一层的鉴定和选择,它会教我们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它能够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美育让自己在面对艺术,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时有一个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能够树立其个人的发展方向,促使我们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专注于智育培养,有时往往会忽视甚至轻视对美育的培养。的确,在这个教育体系所置的环境下,智力开发比提升审美更加重要也很有必要,可是审美能力的有无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事,美育能够帮助你在智力培育的同时,树立更好的判断标准,建立全面的人生观,让你能更好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这些能力又能够促使你进步,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教你判断好坏,判断是否道德,而这些是智育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而又有人疑问在学业为重的环境下哪有时间去欣赏美。其实美育不只要欣赏美,更重要的在于辨别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之所以认为没有时间进行美育,是因为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抓住那些温馨、美好的美的瞬间,并且加以放大,传递给更多人去感受美好,这也是美育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当你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美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冲击,洗净我们心灵中的创伤,推动我们进步,抚慰我们向前。

在这个过分注重智育的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美育的培养,让美育填充我们心灵中对美好的向往,让社会充满美,发散美,构建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美育的作文素材题目(精选篇7)

柏拉图曾经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精灵,这个精灵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质。我想:对于我来说,这只精灵就是我对美的虔诚。

犹记得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曾经指出,当下有两种人,一种是“菲利斯特人”,另一种是“缪斯的孩子”。何谓菲利斯特人?它是指那些对美没有追求,没有精神信仰的人,而缪斯的孩子则是有精神生活的人,向往美和精神世界具有神韵的人。可见,对美的追求的人之为人的依据,美育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世界,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情怀,让我们的灵魂有新的追求与归宿。

也许有人会说,美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诚如其然,美育可能不能让我们填饱肚皮。但是,生活中油笔温饱更重要的东西。塔拉韦斯特菲斯说过:我愿意将改变我这一生的,称之为美育。美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使得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生意盎然,让生活变得静水流深。也许对毕飞宇而言,理想生命就是理性精神与狮子体魄;而对我而言,理想生命就是美与育。每个人对美追求的层次不同,但是美育所起到的作用是升华你对美的追求,提升精神与充盈灵魂。

究其根本,我以为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依据。正如朱光潜在《谈美》中写道:“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对每个人而言,都有两种生命,一是身生命,一是心生命。个体要有存在的意义,必须要让心生命得以成长。而对“美”的追求,可以让我们在“苟且的现实面前”,还有“诗意与远方”。

需要补充的是,以“美”育人,关键要知道何为美?李泽厚有“审美三境说”: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可见,美不仅让我们身心舒畅,精神明亮,甚至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如果从社会和国家层面来看,对美的追求还可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这就好像历史的漫漫长夜中,“美”犹如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的文明向前发展。

蒋勋说:“美盲比文盲更可怕”。我想,“美”应是上帝为我们垂下的藤条,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攀升至天堂。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美就是最高境界的精神需求。“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用美育为我们的生命举旗!

168364